很快你就82歲了,身高縮短了六厘米,體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地美麗優雅、令我心動。我們已經在一起度過了58個年頭,而我對你的愛愈發濃烈。”
這段話出自法國思想家安德烈·高茲的《致D情史》,這是他寫給妻子的絕筆情書。之后,他打開煤氣與罹患絕癥的妻子共赴黃泉。在電影《愛》的結尾,看著喬治斯跟著妻子安娜步出房門,筆者腦海里浮現的,正是這段愛的告白。
在辭舊迎新、特別是告別末日危機的歡樂日子里,我們當然可以選擇去看《人再途之泰》,捂著笑到發痛的肚子酣然入眠。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靜靜觀賞這部斬獲今年金棕櫚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項的佳作。它看上去冷峻沉重,似乎難以接近。然而,近兩小時的觀影之后,很多年過去再想起它,內心仍會被那源自深沉之愛的光芒照亮。
電影的名字是“AMOUR”,關于這個誘人的主題,我們看過光影世界的無數表達,但它們都不曾直面人到暮年的殘酷——愛情就得像夜空中的煙花,惟其璀璨短暫才能得以永恒。又或者愛情就是“歷經劫難,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么,然后呢?對,他們老了,他們病了……他們死了。這個結局我們能接受嗎?
哈內克說,這是一個關于“年歲增長所帶來的身體衰弱及恥辱”的故事。當歲月與疾病讓我們不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連自殺的能力甚至意識都喪失;當我們言語不清,動彈不得,便溺失禁,曾經的美好蕩然無存,我們成了他/她活在世上的最大累贅。或者,換個立場,不是我們,而是他/她,那又將如何面對曾經迷人的伴侶?當發現自己步伐越來越蹣跚,無力感越來越猛烈地襲來,讓我們無處遁逃。此時,我們是要執意把他/她留在身邊,陪伴著自己孤獨惶恐的靈魂,任憑他/她每天被病痛折磨,滿懷無力自持的屈辱,以及對我們的愧疚?還是滿足他/她的意愿,為這一切畫上句點?
70歲的哈內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與80多歲的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以及埃瑪妞·麗瓦這兩位表演大師的聯袂,讓整部影片表現出直擊人心的質感。從整體色調到鏡頭調度,從敘事節奏到人物塑造,一切都不動聲色,沒有任何的煽情,為整部影片帶來殘酷的動人力量。他們不是在導演或是表演,而是在影片中生活,因為他們就處在這樣的年紀里,對主人公的際遇能夠心有戚戚,理解和把握尤為入骨。
埃瑪妞·麗瓦把安娜的優雅與自尊、敏感與固執、悲傷與羞辱,以及她憎恨一切形式同情的決絕演繹得無懈可擊,讓一位生命遲暮的女性形象在銀幕上光彩照人,過目難忘。然而,面對日漸支離破碎的現實,自始至終,喬治斯都顯得克制而冷靜,努力維護著安娜和自己的尊嚴。
法國報紙《新觀察者》評價該片說:“此作有種黑暗美,但同時也兼具絢爛的色彩。”這個評價是中肯的,雖然我們會記住安娜那布滿羞恥感的臉龐,會記住喬治斯抬起枕頭壓向安娜時那個疲憊的背影。但更加鮮活地印在我們記憶中的,卻是喬治斯與安娜之間愛的片段。我們會記得喬治斯說:“我連電影也不記得了,卻記得那種感動”;記得安娜翻看老相片,緩緩說:生命真美,那么漫長;記得安娜喊疼,喬治一邊吻著她紙皮一樣蒼老的手,一邊說:“沒事的,沒事的,我在這里。”
影片最后,像小時候給媽媽寫信一樣,喬治斯給死去的妻子寫了最后一封信,就像高茲寫的一樣——“我們都不愿意在對方去了以后,一個人繼續孤獨的生活下去。我們經常對彼此說,萬一有來生,我們仍然愿意共同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