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河南省三門峽市不僅是黃河三門峽大壩所在地,也是千古雄關函谷關所在地,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達西域的咽喉要道。
近年來,乘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東風,三門峽市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實施“大通關、大交通、大商貿、大旅游,高新產業”戰略,變邊緣為前沿;變守好“西大門”為打開“西大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見了成效。
如今,三門峽這個河南最西部的邊緣小市,正一躍成為黃河金三角物流區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
危機中把握新機遇
傳統產業通過高科技嫁接一躍成為行業龍頭,三門峽市的企業競相創造出了這樣的奇跡?!耙郧肮亲屍髽I頭疼的工業廢料,現在我們先從中提取出果膠和果膠鉍,再將果渣轉化成膳食纖維,真正實現對資源的‘吃干榨凈’?!?/p>
三門峽富元果膠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博理自豪地說,他們生產的蘋果果膠和果膠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在富元果膠廠區對面,便是亞洲單線生產能力最大,擁有5萬噸濃縮蘋果汁加工生產線的三門峽緣份果業。
眼下,三門峽市規劃建設了總投資14.7億元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為引領的完整產業鏈條。
三門峽素以富有“黃(黃金)、白(鋁礬土)、黑(煤炭)”資源著稱。但是,多年來粗放、低端的開采加工,慢慢地使資源優勢淪為資源陷阱。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的傳統產業深陷其中,經濟轉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關口。
危機面前,三門峽市市委書記楊樹平態度堅決:“不擺脫路徑依賴,發展就難以為繼;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就難以實現?!比T峽市下定決心,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制高點。
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產業規模化,三門峽五大傳統支柱產業正在實現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優”轉變。
目前,三門峽市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成立院士工作站7個。近年來新上的重大項目中,高新技術企業及項目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一降一升之間,標志著該市正在擺脫傳統資源型工業城市“高進低出”的發展模式。
擔當中確立新優勢
有一種氣魄來自擔當。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三門峽市勇立潮頭、敢于擔當,提出做中原經濟區重要支撐、區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三大戰略定位。為落實這個戰略定位,三門峽堅定實施了“大通關、大交通、大旅游、大商貿,高新產業”的發展戰略。
三門峽立志通過“大通關”機制建設,積極打造河南省西部重要口岸作業區和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外貿出口基地。目前,中國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建成投用,國家鋁及鋁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中國三門峽海關將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投用。屆時,三門峽及其周邊城市的商貿物流,將實現“通關、報關、出關、驗關和封關”的一條龍服務模式。
“大交通”戰略則使三門峽由閉塞的邊遠山區小市一躍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樞紐城市。目前,在三門峽區域內,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鄭西高鐵橫貫東西,209國道、在建的三(門峽)淅(川)高速、即將建設的蒙西至華中地區煤運鐵路貫穿南北,三縱四橫的“大交通”格局使三門峽四通八達。
“大旅游”戰略,則以黃河景觀為主線、以黃河文化為內涵、以文化山水為品牌,旅游接續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潛力和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了整合利用“大通關、大交通、大旅游”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門峽加快了“大商貿”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隨著“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落戶三門峽和一大批商貿物流企業的入駐,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三門峽市市長趙海燕表示,實施“四大一高”戰略以來,三門峽市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60余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2500億元,人均超11萬元,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兩倍之多,是黃河金三角其他地市的2.5倍,在中西部處于領先地位,達到了東部發達地區平均水平。
融合中打開新局面
目前,山西運城平陸縣農民到三門峽市中心醫院看病,已可以通過新農合直接報銷。這源于三門峽市市委書記楊樹平的一次接訪:外出打工的王建水向他反映新農合無法異地報銷,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群眾的難題就是政府的課題。楊樹平就想,能否在黃河金三角地區先行探索解決新農合異地報銷問題?三門峽市經過研究論證,起草了《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合作框架協議(征求意見稿)》。而這一措施已獲“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第八次聯席會議原則通過,有望在該區域全面實施,而這僅是“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的探索之一。
黃河流經陜西華山,沖拐向東奔騰而去。大拐彎處,河南三門峽,山西運城、臨汾,陜西渭南,被譽為“黃河金三角”。如今,“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已經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它和中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三個國家戰略的區域規劃,在三門峽重疊、交叉。三門峽果斷捕捉千載難逢的機遇,依托中原、面向西部,對接周邊、融合發展,擺脫邊緣、邁向前沿,堅決打開河南“西大門”,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早在2009年,三門峽率先倡導并推進建立黃河金三角果業發展聯席會機制,建立果品質量安全示范、建設現代果品銷售模式?,F在四市成立的黃河金三角果業發展聯席會,已啟動了果業服務體系、果業出口基地、加工果品基地建設等五大工程。區域內果品總產量、優質果品率逐年提高,每年果農增加收入23.8億元以上。三門峽市在引領區內做大做強林、果等特色農業的同時,也打開了傳統農業小市轉向特色農業大市的發展空間。
在山西運城,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說:“在區域融合中,三門峽打開了河南‘西大門’,也打開了發展的空間。”他介紹,在三省四市的協調下,黃河金三角地區推出了“一證游”——四市常住居民包括在校大中專學生,持本人有效證件,在四市劃定的58個龍頭景點游覽,享受半價優惠。此措施僅一年時間,區域內實現旅游收入增長20%以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使三門峽朝著金三角地區旅游經濟強市邁進。
三門峽大壩前,巍然屹立的中流砥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三門峽也正以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定轉型,堅實崛起,由落后封閉的資源能源之城轉向創新開放的生態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