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IT市場對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結合教育部的“卓越計劃”,提出建設網絡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制定實訓基地建設目標,設計與工程緊密結合的實習實訓模式,以期實現實習生的工程能力與企業要求的無縫銜接。
關鍵詞:卓越計劃;網絡工程;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
0.引言
在IT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應用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升工程教育人才質量,教育部于2010年啟動了“卓越計劃”,旨在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其中就包括網絡工程師。由于種種原因,傳統的網絡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著教學與生產脫離、師生缺乏參與實際工程的經驗、實驗設備不足等弊端,這就使得網絡專業的畢業生不能達到就業單位的要求。
“卓越計劃”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經驗。為實現這個目標,參與該計劃的高校學生在大四期間將到企業“真刀真槍”地做工程項目。因此,該計劃對學生的培養就不僅涉及高等院校,還涉及相關企業。相關企業是否有條件和能力來完成這項任務,是否愿意承擔“準卓越工程師的實訓基地”這一角色?這些問題成為能否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目前,從高等院校和實習企業反映的情況看,企業能提供的實習條件遠不能達到高校的要求,而高校送到企業的大部分實習生的專業能力也達不到企業的最低要求。這就造成了高校不滿意企業提供的實習條件,而企業也因為學生工程能力差不愿接收的“兩不到位”的局面,如圖1所示。
要解決這種“兩不到位”的困局,除了要求企業從社會責任感出發積極承擔實訓基地這一角色外,更重要的是高校如何培養學生擁有扎實的基本操作技能,使之成為企業愿意接收的實習生。根據“卓越計劃”的要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提出以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為核心內容的網絡工程專業實習實訓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學生技能與企業要求的無縫銜接。
1.實訓基地建設目標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能適應社會需求、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強實踐能力的網絡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因此,在實訓基地的模式設計上,不僅要滿足常規教學的需要,更要打造校企合作的“工程化”實訓環境,使基地能夠提供多種技術的融合,多個可操作的平臺,多廠家設備互連的網絡環境,讓學生在校內就可得到工程實踐的鍛煉。
2.有梯度的實訓模式
實習實訓是高年級學生在基本完成專業學習后進行的較長時間的專業技能訓練。在設計上,該模式既應滿足學生基礎專業技能的學習需求,也應滿足其在專業上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因此,該實訓模式把專業實習過程“工程化”,實習環境“企業化”。按照由易到難,由基礎到專業的原則,實習教學被劃分為一個有梯度、有層次、有階段性的過程,如圖2所示。
2.1工程化的實訓內容
圖2所示,實習教學過程共分3個層次。最底層內容是對網絡工程基礎技能的復習和鞏固,為后面的綜合訓練和高級單項訓練做準備。中間層則以典型的中小型企業網絡為案例,通過該層次訓練使學生初步具備獨立設計、建設中小型網絡的技能。最高層的高級單項增強訓練則以網絡企業高級工程師的培養標準為基礎,以高級工程師的培訓課程作為教學內容,學習方向由學生自主選擇。通過單項訓練使學生在具備一般技術人員能力的基礎上,再掌握一項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專業技能,為專業的個性化深入發展做準備。
根據“卓越計劃”,學生的實習實訓時間為一個學期,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校內實訓為半個學期,實訓內容和相應學時如表1所示。
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訓練,學生的專業實操技能大幅提升,從而實現學校輸送合格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又樂于接受實習生的良性循環,如圖3所示。
2.2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
要實現高校專業教學與企業的銜接,校內實訓基地就必須具備企業化的實訓環境。由于學校在資金、技術和工程經驗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在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企業提供部分設備,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2010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與H3C網絡學院聯合成立了校企合作的“H3C網絡學院”,網絡工程專業開設了“路由交換技術”等一系列以H3C認證工程師培訓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搭建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既能滿足基礎網絡教學需要,又能滿足工程實訓的要求,并能通過實踐教學和工程實訓的環節實現校企互動。
3.建設措施
3.1積極爭取“卓越計劃”立項
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已被教育部列為第二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網絡工程專業也被學校列為“卓越計劃”的重點專業。該專業已按“卓越計劃”的要求專門制定了2011級的教學計劃。目前,學院一方面向教育部申請將網絡工程專業正式立項為“卓越計劃”專業,另一方面不斷細化和完善該專業的培養方案。通過這兩項舉措,爭取在專業建設經費上獲得國家和學校更多支持,以“卓越計劃”標準指導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大力增強“工程化”教育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為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3.2大力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著重培養“雙師型”教師
“卓越計劃”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這也是校內實習基地的教學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擁有實際的工程能力和經驗。為此,我們創造條件并鼓勵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學人才。在假期,學院派教師到企業授權的培訓機構學習,合格后獲得企業的技術認證。此外,學院與諸多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定期派教師到企業參與真正的工程項目。
3.3積極參加網絡技術大賽,鼓勵學生考取企業認證
H3C公司每年都會舉辦面向全國的高校網絡技術大賽,學院已連續兩年組織學生參加此項大賽,兩次獲得廣東賽區一等獎。通過參加競賽,不僅可以跟其他院校進行網絡技術和專業教學方面的交流,而且可以獲得主辦方的技術培訓支持。為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企業的技術標準相結合,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知名企業的技術認證考試,增強企業對畢業生的認可度。
3.4建設企業化的實訓基地
利用原有硬件資源,加上合作企業的工程技術和經驗,學院積極建設新型的校內實訓基地。對網絡工程實驗室進行升級改建,在原有的華為3Com網絡設備基礎上,又購置一批H3C的網絡設備,可滿足綜合路由交換、網絡高可用性、無線局域網、網絡安全技術和IP管理系統等5大類別的實驗教學需要。校內實訓基地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仿真企業的實際工程環境,實現這一目標除了有設備之外,還要請合作企業派工程師來校工作,根據學生實習、實訓的教學需要,設計出一套模擬實際工程環境的教學方案。
網絡設備比較昂貴,學生只能到實訓基地訓練,而基地的設備數量和開放時間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此,利用校園網和實驗管理系統,學院建成了全天候開放的網上實驗室。網上實驗室是利用網絡設備的遠程管理端口加上學生實驗管理系統實現的。網上實驗室使用8個路由器和若干個交換機通過背靠背連線和網線組成一個小型網絡,再配置好每個設備的遠程TELNET的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這樣學生就可在校園網內任何一個計算機終端登錄網絡設備。而教師可在系統設置好分組名單和使用的時間段,分組名單和時間段在網上公布,學生可根據安排輪流使用網上實驗室。網上實驗室彌補了實習基地不能全天開放的不足。由于學生是通過遠程登錄真實的網絡設備進行實驗,因此它比一般的網絡實驗仿真軟件更接近實際工程環境。
4.結語
實訓基地使學生在校內就能得到工程實踐的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企業的要求相銜接;設計完全工程化的實訓模式和實訓內容,鼓勵學生在提升工程能力的同時,考取企業的技術資格認證,提升就業競爭力。
(編輯: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