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期: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
從零起步·1980年以前
1958年,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這臺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如今擺在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的產品陳列室里。
1978年,國家批準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該生產線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產。
雨后春筍·1982?1985年
彩電業在上世紀80年代初獲得迅速增長,并向規模化發展,幾年間全國共引進大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各地電視機制造企業紛紛涌現,一批國產名牌如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開始被消費者熟知。
成長期: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日貨風行·1986?1992年
日本彩電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高速發展,到80年代后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的彩電生產線大多從日本引進。在這一輪搶灘戰中,外資品牌拿下了近八成的市場占有率,其中松下、東芝、日立等日本品牌占據優勢地位。
國貨自強·1993?1998年
1989年8月,長虹彩電在全國范圍內降價,發起了彩電史上第一次價格戰。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已有彩電企業98家,國產品牌彩電年產量3500萬臺。通過一輪輪價格戰清理市場,長虹、康佳、TCL等企業迅速發展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骨干企業和主導品牌。
成熟期: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
升級換代·1999?2001年
當國內彩電低端市場基本上被國產彩電占據之后,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家電企業開始轉向技術升級產品,增加在華投資的同時加快本土化步伐,以革新產品謀求領導高端市場。
全面競爭·2002?現在
從2002年開始,長虹、TCL、創維、康佳等企業分別發起背投普及、等離子普及、純平降價普及,以及3D、4K高清電視等一系列“風暴”,在高端彩電市場上發起新的價格戰。而今,智能電視領域因互聯網企業的介入而備受關注,但從長期來看,傳統家電企業仍是市場的主體。電視在硬件升級上的探索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