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開創的iOS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宣告了功能機時代的覆滅,正是由于其示范效應,令人們相信具備高清、大屏和交互功能的智能電視也終將取代傳統電視,成為下一片黃金熱土。
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預測2013年國內互聯網智能電視的銷量預計達到2610萬臺,2014年將達到3614萬臺,滲透率將由去年的26%增長到今年的46%,實現成倍增長。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智能電視模式的表述為,“以硬件和內容、應用配套銷售,靠用戶和流量轉化及內容、廣告獲取收益,形成長期的可持續利潤。”這其中,除了電信運營商和廣電系統外,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還有電視機廠商、IT互聯網企業以及圍繞整個生態的應用開發企業,此外還有芯片、配件、內容服務等領域的玩家。
有激情,有觀望
電視廠商方面,國內的智能電視主要還是由創維、海爾、海信、康佳、長虹、TCL6家國產彩電巨頭主導,加上合資的三星和LG電子——這些企業都已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電視”,并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輪大戰。
同時,互聯網企業也熱情高漲。先是樂視,后有PPTV、小米,再有愛奇藝和阿里巴巴,并且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互聯網公司加入,比如騰訊、優酷。
有消息稱,目前優酷已組建相關事業部著手進入智能電視領域,但優酷方面表示,目前尚無消息可對外分享。
搜狐視頻則觀望態度明顯。除開受內部架構調整因素影響之外,據悉有數據分析機構曾給出調研結果,令搜狐視頻放棄了對智能電視的想法。搜狐視頻對此做出回應,雖有調研公司介入,但“放棄智能電視”主要還是目前主持搜狐視頻大局的搜狐董事會主席張朝陽、原搜狐視頻總裁劉春和搜狐視頻首席運營官鄧曄對該領域做出的一致判斷。
“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會是他們的硬傷。”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彩電廠商相比,在硬件和渠道、服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幾無可能在短期內突破。另外,目前彩電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對于缺乏影響力、渠道以及售后服務的互聯網、IT企業來說,很難融入彩電市場中,未來市場表現令人擔憂。”
傳統與新生力量的碰撞
家電品牌商在概念上的推陳出新,并不令人詫異。其產業邏輯也相對簡單——依靠產品升級獲取更大利潤。但此番互聯網企業的踴躍倒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因此,盡管產品還遠未達到理想中的“互聯”和“智能”,但這個幾年前就被傳統廠商在城市賣場里提出的概念,在2013年卻狠狠火了一把。互聯VTrW18K5qdu/6M3kOiIjvNc09V7yc4NdXFQ5bjik+lg=網企業觸發了這個行業的積極性,除了其行動力和執行力讓傳統家電企業驚嘆之外,在炒作、營銷和資本上的玩法也讓傳統企業感受到了新鮮的力量。
由于不在硬件銷售上盈利,互聯網企業普遍難以在前期的智能電視投入上獲得營收。但先堆量,再謀求廣告、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的想象空間,是互聯網企業的普遍做法。按照互聯網行業的慣例,小米先將“價格屠夫”的角色扮上,其智能電視產品售價只有2999元,這一價格相當于兩年前小米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定價策略。隨后,創維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創維酷開以42英寸低配版售價1999元,創下截至目前互聯網電視的最低價。這似乎可以視為玩慣營銷戰的傳統家電廠商對互聯網節奏的一種迎合,抑或是“一種阻擊”,愛奇藝副總裁段有橋說。
某家電廠商的技術高管也表示,家電產業是微利行業,投入講究回報。互聯網公司大量投錢、投人的做法,在家電行業的確很難做到。
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積極態度,除開少數玩家意為資本市場造勢之外,在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數字文化工作組組長包冉看來,更多是對“入口”的爭奪。“互聯網現在實在是沒有更好做的東西了,網民數量達到了一個高度,沒有人口紅利。”隨著家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電視成為繼PC、手機、平板之后的“第四屏”,互聯網企業開始覬覦這個“入口”。
不過,在互聯網企業產業邏輯的終端,未來廣告的盈利,甚或是收費業務,仍將有待于用戶規模的擴大,同時APP應用目前仍方向模糊。“2014年依然會是艱苦的一年,行業依然不會有太多收入”,段有橋說。但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重要的是未來的想象空間。
爭奪話語權
不同類型的電視產品、盒子的亂戰是表象,從蘋果、谷歌等巨頭的策略來看,操作系統才是這一產業鏈的核心。各家企業均不愿主導權落于旁人。
智能電視的構成包括:音畫質、內容應用和操作系統。對于前兩者的歸屬,傳統家電品牌商和互聯網企業并無爭議,但圍繞操作系統卻展開了一場“明戰”。
傳統家電品牌商要求自己做平臺,以掌控主動權。他們打的算盤是,假如未來不再繼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那么升級后直接將其應用去掉即可,但如果是互聯網公司掌握了這個平臺,家電廠商就將淪為硬件制造商。
因此,在“安卓”的基礎上,各家品牌商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統。創維曾在今年4月發布天賜操作系統,長虹也有自己的載有語音瀏覽器的軒轅操作系統,海信在今年最新發布的 VIDDA電視上搭載了海安操作系統。而此前,中智盟(由海信、長虹、TCL共同發起成立)也曾在2012年發布過首個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不過并未實現落地。
互聯網企業也不甘于失掉話語權。7月23日,阿里巴巴聯合華數傳媒推出阿里盒子并宣布成立阿里智能TV生態聯盟,阿里方面稱創維、長虹、康佳、海爾等家電企業應邀加入該系統。隨后,創維、長虹先后否認合作。但據悉阿里并未放棄在各家電廠商中進行游說。8月初,海爾第一個宣布將與阿里合作,9月,創維也與阿里聯合宣布將推出多款互聯網電視,品牌名稱為“酷開”。“在這些合作中,阿里起到的可能是部分買單者的角色,特別是創維有自己的系統。”有分析人士表示,“阿里若想將自己的系統植入,自然要付出代價。”
2010年阿里曾聯手華數成立“華數淘寶”意欲進軍電視屏幕,其后苦于缺乏操作系統,無法實現電視平臺支付而以失敗告終。此次再度發力,阿里意在徹底實現電商平臺和支付平臺在多屏之間的無縫對接,通過新的操作系統實現手機端、電視屏幕端、PC端打通,從而強化其平臺優勢并完善產業布局。
不過,由于目前智能電視在合作上并無排他性,因此究竟哪個系統用起來最方便、速度最快、體驗最好,對產業鏈上的芯片商、開發者的整合速度最快,最終將由市場決定。創維集團軟件研究院院長王志國認為,“一年之內見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