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六大彩電巨頭,經歷一番腥風血雨,攜手打敗“洋對手”,剛過了幾天平靜日子。不料,門外又有“野蠻人”叫陣,這些“野蠻人”刷新智能電視機的價格,顛覆彩電廠商既有運營思路,一時間,江湖風雨再起。
傳統電視廠商一面以各自的方式擁抱互聯網,一面與互聯網企業明爭暗斗。雖暫未失去優勢,但技術洪流難擋,智能電視絕不是終點,有人已開始思索下一場戰役的打法。
第一回合未見輸贏
10月1日至7日國慶黃金周期間,海信VIDAA TV售出51241臺,占海信同檔期總銷售量的12.82%。根據之前媒體報道,TCL與愛奇藝共同推出的TV+,自9月3日發布到國慶假期結束亦出貨2.2萬臺。互聯網企業方面,小米交出了120秒內售罄3000臺小米電視的成績單,樂視的銷量則依然霧里看花。單從銷售數字來看,這一陣傳統電視廠商小勝。
在互聯網祭出“低價”和“內容”兩面大旗后,傳統電視廠商并未被“技術擊倒”。
樂視超級電視最低售價2499元,小米電視售價2999,這些價格確實超出了人們對智能電視價格的想象。但創維推出的42英寸2D青春版售價1999元、康佳推出的線上品牌KKTV 4K超高清電視售價3333元起,以及TCL與愛奇藝合作的經典版TV+售價2999元,傳統電視廠商“舍命陪君子”的回應,讓小米和樂視在價格上沒有了絕對優勢。
智能電視的命脈是內容。
TCL與愛奇藝合作,TV+聚合了愛奇藝及PPS的高清視頻資源,用戶無需另外付費,即可在TV+上永久免費觀看超過20萬集的高清視頻內容,并且會實時更新。TV+發布會現場,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兩位大佬到場站臺,由此可見兩家公司對此次合作的重視程度;
康佳和未來電視合作的KKTV,為用戶提供超過50萬小時的視頻資源,更搭建開放平臺,與金山軟件、科大訊飛、云狐網絡等展開合作,整合了海量應用資源;
海信與C N T V、華數、愛奇藝、優酷、PPTV、樂視等均達成了合作;
創維則另辟蹊徑,選擇和阿里巴巴合作發布酷開系列,該機型在保證豐富視頻、應用內容的同時,內置來自阿里的聚劃算、支付寶、水電煤等應用,補強了以往電視機薄弱的在線支付環節。
傳統彩電廠商的優勢

9月10日,創維高管在自家新品發布會上點名批評小米技術落后,與創維相比是“石器時代”碰到了“工業文明”。這番高調發言不但驚到各路看客,據創維內部人士透露,也驚到了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他認為此番言論很不妥。兩天后的2013中國數字電視年度盛典上,楊東文在主題演講中,針對此事向小米道歉,稱樂視、小米有值得傳統彩電企業學習的地方,他特意強調“中國彩電正經歷工業精神和互聯網精神的互相滲透”。隨后,小米到會代表上臺表示,炮轟競爭對手是互聯網企業慣用的做法,還稱互聯網企業要向傳統彩電企業學習。
小米這一句“向傳統彩電企業學習”絕非謙辭。
早在小米電視研發之際,雷軍就命人買入市場上所有的熱銷智能電視,一一拆解,研究構造。
一位多年的行業觀察者表示,無論樂視還是小米,目前還都沒有推出真正顛覆、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電視機產品。互聯網企業做電視依然按照IT生產模式,直接從上游各個廠家采購各種零部件進行拼裝。
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彩電廠商依然具有巨大優勢。電視不同于手機,有較長生命周期,必須保證在生命周期內不出或少出問題,減少消費者的麻煩。海信方面表示,公司迄今產銷了一億多臺電視機而無召回案例,今年又推出30天包退包換服務政策。傳統電視廠商依靠著長久以來的消費者積累,在品牌、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上仍比互聯網企業有優勢。聯想去年發布的智能電視遭遇滑鐵盧,可作為前車之鑒。
海信總裁周厚健認為,電視機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等顯示技術仍是產品最重要的特征,而這正是彩電專業廠商的優勢,“不會因為電視將凝結互聯網特征,而弱化原本自己在顯示等硬件技術上的傳統優勢。”
在上述的同一個盛典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處長梁峰表示,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做電視,目前還沒有沖擊到彩電業。
危機
雖然傳統電視廠商在做電視這件事情上暫時還能占上風,但互聯網企業的攪局,確實對傳統電視制造業造成很大沖擊。以前只靠硬件掙錢的彩電廠商要學習如何靠內容、廣告等掙錢,學習用互聯網的運營思路提升產業鏈。
2012年12月3日,創維與南方傳媒、優朋普樂聯手上線“直通好萊塢”欄目,并開始試水智能電視機在線影視的收費模式。要想觀看到“直通好萊塢”欄目上高速高清正版大片,需要支付每部5-8元的價格,包月價格35元,半年價格200元,全年價格360元,通過創維充值卡銷售。目前的收入情況,創維方面表示好的有點“出乎意料”。
但不少人對互聯網電視的態度依然謹慎。
今年3月初,樂視超級電視發布幾天后,海信曾邀請多家互聯網公司高管到其公司座談、給海信提意見。海信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最微妙的,它也是最近發布新品的惟一一家沒有與互聯網企業聯手的傳統電視企業。
態度積極,行動謹慎。海信近年來在繼續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將資本運作的重點轉向高科技產業,以推進軟硬并舉的戰略。在過去一年中,海信在芯片、軟件和互聯網領域分別收購、控股了加拿大Jamdeo公司、美國Archcom公司、Multiplex公司、華亞公司視頻芯片業務、視訊天下公司。但海信總裁周厚健認為,電視業面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誰都還沒有看到明確的方向,“還沒有模式”。
周厚健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智能電視的概念火熱,但目前實際帶有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銷售占比只有30%,適合電視的應用更是鳳毛麟角。有行業觀察者言辭犀利地指出,現在的智能電視是商家玩的一個噱頭,與誰聯手只是一種營銷思路,并沒有任何變革性的產品和技術。
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周厚健更擔心的是傳統電視機有朝一日被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替代,“這才是行業面臨的最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