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搜狐視頻啟動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獨家官網。
截至10月16日,搜狐視頻“好聲音”項目總播放量超20億,廣告總營收達2億元,累計觀看用戶達到3億,移動端播放量超過7億——作為一個單體節目,《中國好聲音》在搜狐視頻的多項表現均刷新了互聯網的行業紀錄。
正如搜狐視頻首席運營官鄧曄所言,在內容方向的引領上,對市場的敏感度很重要,搜狐視頻從一開始,就不把《中國好聲音》看做一個簡單的綜藝節目,而是一個能充分調動搜狐視頻媒體屬性的特別項目。
“‘好聲音’就是搜狐視頻的奧運會。”有了這樣的最高重視級別,從基本產品設計、自制節目匹配、銷售營銷策略等等,搜狐調動了全公司的資源打造“好聲音”項目,無論是對內協調人力,還是對外展開合作,搜狐視頻在“好聲音”項目上的執行效率都非常之高。
從《沖刺好聲音》,到《K歌之王》,到《好聲音英雄譜》,搜狐視頻策劃推出了多檔“好聲音”自制節目。完整呈現電視上沒有播出的內容,充分挖掘臺前幕后的情況,在搜狐視頻上,“好聲音”正片節目和自制節目形成了一個大而全的全新節目帶,充分發揮了搜狐視頻的媒體屬性和娛樂資源。
“好聲音”不僅提升了視頻網站自身項目運作的能力,也為電視與互聯網之間的聯動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考。鄧曄表示,過去的臺網聯動更多是彼此互相推廣,但真正的聯動應該是彼此互為必需品,各自的生產要素到對方的平臺上去交叉、應用,在各自的用戶市場能彼此借到力,在這一點上,《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發揮得更加充分。
比如,由于兩個平臺媒體特色的不同,電視的最后冠軍是李琦,網絡的最高人氣選手是姚貝娜,兩個“輿論場”的較量,引發了更大規模的討論。
“好聲音”之所以能給搜狐視頻帶來巨大價值,與合作三方一開始就決定的獨播策略密不可分。搜狐視頻一直強調優質內容的差異化,對于獨播還是分銷,公司內部早有一套科學完整的風險評估體系,但拿出近億元的成本主要用于購買一檔電視節目,這樣的冒險對搜狐視頻而言還是第一次。
獨播意味著資源獨占,意味著有議價權,對于“好聲音”這樣極具優勢的內容產品,溢價的空間會更高——在廣告收入方面,搜狐視頻超出營收預估,最后達到了2億元。與此同時,“好聲音”的獨播也拉動了整個平臺的流量,根據艾瑞咨詢調研數據,從6月至今的幾個月,搜狐視頻的綜藝和電視劇頻道一直占據行業第一,8月開始搜狐視頻全網覆蓋人數以2.63億成為行業第一并創下歷史新高。
2013年被視作搜狐視頻的“綜藝爆發元年”,除了對《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進行精耕細作,搜狐視頻與《中國達人秀》、《非誠勿擾》、《我是歌手》、《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長盛不衰的傳統綜藝節目形成持久的創新合作伙伴關系。目前搜狐視頻擁有國內外數百檔綜藝節目,基本形成了綜藝節目的全面覆蓋。
美劇也是搜狐視頻培養主流觀眾的重要利器。2013年是搜狐視頻的美劇品牌年,繼續擴大美劇采購數量,全面啟動美劇立體化推廣,美劇策略的升級讓搜狐視頻的品牌效應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在自制劇方面,2013年《絲男士2》、《我的極品是前任》的熱播,讓搜狐視頻更加堅定了在自制內容,尤其是迷你劇方面的投入,迷你劇也更適宜于移動終端的內容傳播。在各大視頻網站紛紛發力于移動媒體的今天,從源頭切入、內容取勝,并與搜狐集團已有優質資源捆綁聯動,將是搜狐視頻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力方向。
2012年搜狐視頻從集團獨立拆分后,外界對于其融資、上市的步伐有不同猜測。對此,鄧曄表示,整個搜狐集團不缺現金,上市是為了公開的募資需要,以及給原有團隊激勵的需要,這是伴隨著業務成熟水到渠成的,對于搜狐視頻而言,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先著力于把市場份額做扎實,讓自己在視頻行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地位,這是搜狐視頻自2006年成立、2012年獨立拆分以來的目標。“現在整個行業都沒盈利,還有很多秩序問題沒有解決,又遇到移動終端的布局考慮,非常考驗企業背后持續不斷的資金供給力,以及自身變現造血的能力,需要尋找廣告收入之外的盈利模式。”
付費業務即是廣告經營之外的一個重要盈利來源,目前廣告收入占到整個視頻行業收入的96%以上。鄧曄表示,付費業務的發展需要整個行業去推動,以及外部條件的配合,第一是版權問題,現在盜版仍然存在,還需下大力氣去解決,第二是支付問題,銀聯的豐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豐富,與手機話費捆綁等等,給用戶提供便利的支付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