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晚間,國家會議中心門外“黃牛”駐守,在頂層的大會議室里,聽老羅(羅永浩)對著數千名粉絲說:“我一個人來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喬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那一天,老羅的錘子ROM(Smartisan OS)操作系統發布。
4月9日下午,移步到國家會議中心一層的大會議室,又聽雷軍對著數千名米粉高呼:“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我們和米粉,浩浩蕩蕩地一起走過。”
那一天,小米的新版手機操作系統MIUI V5發布。
作為媒體,身處一場場“不高調,毋寧死”的粉絲秀,感受對喬布斯平衡人文與科技的崇拜與追思,發現中國式移動操作系統在演進中多了不少“情懷”。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這仍是一場基于谷歌Andriod操作系統的改造競賽,未來移動互聯生態系統的爭奪戰中有幾多風險并不可預知,無論身處移動互聯產業鏈上游或下游,都難免上下求索。
在中國智能手機爆炸式發展中,刷機是個高頻詞。
事實上,開源技術已極大降低了操作系統研發壁壘,甚至不少中國版本在功耗、安全、圖形顯示和Web引擎等方面,達到或超越原生Android的水準。
然而,在2月發布的一份《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3)》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調查指出,構建我國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及生態體系的挑戰仍然突出,其中,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于Android存在嚴重路徑依賴,Android系統當前雖然開源,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我國操作系統研發企業時刻面臨谷歌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同時,知識產權受制于人,由于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核心技術及專利仍被歐美廠商控制,我國未形成有效的專利體系。

從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看,我國移動操作系統格局已徹底翻盤,Android顯現絕對優勢。2009年,Symbian系統仍占據中國移動操作系統市場全年出貨量的74.7%,而隨著Android系統以開源、免費吸引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智能終端領域,迅速成長為市場主導力量。
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場的86.4%,其它系統中,Symbian僅余2%,蘋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國內自主操作系統普遍未超過1%。正因如此,未來打破原生技術的尷尬,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3月27日,工信部宣布攜手與Ubuntu的開發商Canonical,共同打造中國國際標準的麒麟(UbuntuKylin)操作系統,則是一則備戰移動OS的鮮明信號。不過,前有高性能計算機,后有TD-SCDMA,究竟市場多大程度為國字號買單?仍舊是一個謎。
群雄逐鹿的另一個戰場中,是各種微創新。
在近三小時的脫口秀中,自居為工業時代工匠的老羅,用“情懷”二字,不斷抒發著強烈個人情感的產品思維、設計和創意理念。
盡管,老羅的理想主義讓粉絲動容,但這更像是一個人的戰斗。相對的,如何借助粉絲力量,小米MIUI已先行一步。
雷軍曾用“一項浩瀚的工程”來形容手機操作系統。其實,以滾雪球方式,3年之后,MIUI V5已擁有1.3億貼的反饋、超過十萬米粉參與研發的陣容。截至目前,MIUI官方適配36款機型,網友適配143款機型。MIUI官方只制作了中文簡體、繁體、英文三種語言包,而網友制作了高達25種國家語言的版本。很明顯,這是一種采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的新路徑。
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MIUI負責人洪鋒強調:對于MIUI的突破性技術,小米團隊自身必須要想清楚,意指并不能完全依賴粉絲的力量。“正像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的,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一輛汽車。”
歷史經驗證明,操作系統一直是巨頭的游戲。無論是PC時代的微軟和蘋果,還是在移動互聯網中的谷歌和蘋果。
在中國式移動操作系統的特殊演進中,寡頭競爭的格局也越發明顯。創新工場旗下的“點心”手機操作系統一度非常走紅,在2011年3月,還曾以1500萬美元估值獲得金沙江領銜的A輪投資。然而,經過兩年左右發展,獨立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被實踐證明很難成為移動互聯網第一入口,而后估值大幅縮水,最終,在2012年底,被百度全資收購。
之后,百度云OS借以點心團隊,新推一款安卓優化大師,將其打造成防御360手機衛士和騰訊手機管家的砝碼。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生態系統之爭,只有在產業鏈一端具備相對優勢的玩家才能入局,比如,對智能終端擁有大渠道的華為,或在互聯網端擁有龐大用戶可供遷移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移動互聯的新玩家,小米走的是“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鐵人三項路線。
洪鋒稱,目前MIUI用戶大約70%來自小米手機,30%來自其它手機刷機。
由于刷機用戶不夠穩定,MIUI的增量很大程度仍取決于小米手機的銷量。值得注意的是,MIUI單月營收已可突破千萬,收入來自:游戲、搜索、主題分成,應用商店下載。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小米手機打開了MIUI生態圈最為重要的終端環節,銷量可轉換為直接的MIUI用戶。于是,一個更具粘性和變現能力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生態圈雛形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