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赴任鄞縣(今浙江寧波)知縣。在任期間,他的主要政績有四:首先,為改變當地人民生存環境,他四處奔波,實地勘查,發動百姓筑壩修堤、浚治渠川,東錢湖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疏浚與修治;其次,他實行了一項能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就是貧苦農民青黃不接之時,可向政府借貸糧食,到收獲之時以低息償還,這不僅緩解了廣大農民受饑餓逼迫的困苦,也使政府糧倉以陳換新,深受地方歡迎,這種做法成為后來青苗法的雛形;其三,竭力改革鹽政弊病,上書諫阻上司的錯誤決策,指出此令是與民爭利;其四,大力興辦縣學,請當時很有ogvF0gEE3ZCi+SMVyZGFAQ==名望的越中隱士杜醇主持,鄞縣的學風為之振興,尊師重教成為鄞縣的重要地方風俗。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鄞縣這塊“試驗田”上,王安石為日后的革新變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王安石變法雖以失敗而告終,然而他在鄞縣的“富民”“便民”之舉卻長久地為當地人民所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