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朝野震駭。叛軍安祿山初役大捷,氣焰囂張,派勇將尹子琦率軍十萬進攻睢陽。時逢御史中丞張巡駐于睢陽,見敵軍來勢兇猛,決定據(jù)城固守。
張巡鼓舞將士,犒饗三軍,并親率唐軍與叛軍交戰(zhàn)二十余次。一天晚上,叛軍剛剛休息,忽聽睢陽城頭戰(zhàn)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琦急令部隊備戰(zhàn)。但唐軍雖擂鼓吶喊,似要殺出城來,卻一直緊閉城門,按兵不動。尹子琦的部隊被折騰了一宿,徹夜未眠。到了第二天天亮,叛軍將士疲乏已極,漸漸放松了警惕。這時,睢陽城中一聲炮響,張巡部將南霽云率領(lǐng)守軍沖殺出來。叛軍們猝不及防,驚慌失措,唯有一名將領(lǐng)作戰(zhàn)勇猛,帶領(lǐng)千余騎兵繞城而戰(zhàn)。張巡命令數(shù)十名軍士用繩索縋下城去,藏身于城壕之中,趁敵將不備將其擒獲,敵軍頓時大亂。
張巡深知敵人眾多,必須“擒賊擒王”,方能將敵人擊破。他急令部隊尋找尹子琦。張巡從未見過尹子琦,手下將士也沒人認得,加之尹又混在大軍之中,更加難以辨認。張巡心生一計,他讓士兵們將秸稈削尖做成箭,射向叛軍。中箭者發(fā)現(xiàn)自己中的是秸稈箭時,大為驚喜,以為對方箭已用完了。他們爭先恐后地向主將報告這一消息,報信的人流涌向尹子琦。張巡見狀,急令神箭手、部將南霽云向尹子琦放箭。羽箭正中尹子琦左眼——這回用的可是真箭了。只見尹子琦鮮血淋漓,倉皇逃命。叛軍也一片混亂,追隨主將大敗而逃。
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不久,詩人杜甫曾寫下《前出塞》九首,其中有“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一句。可見,作戰(zhàn)要主攻敵軍的首領(lǐng),做事要先抓問題的關(guān)鍵。即使面臨困境,只要找出關(guān)鍵,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面對不利的戰(zhàn)局,張巡先是擒獲敵方最英勇的戰(zhàn)將,之后又射傷敵人的主帥,最終擊潰了叛軍,便是對這一道理的很好詮釋。(高希)
原文鏈接
(張)巡欲乘勝擊陳留,子琦聞,復(fù)圍城。巡乃椎牛大饗①,悉軍戰(zhàn)。賊望兵少,大笑。……巡夜鳴鼓嚴隊,若將出。賊申警。俄自鼓,賊覘城上兵休,乃弛備。巡使南霽云等開門徑抵子琦所,斬將拔旗。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騎麾幟乘城招巡②。巡陰縋勇士數(shù)十人隍中③,持鉤、陌刀、強弩,約曰:“聞鼓聲而奮。”酋恃眾不為備,城上噪,伏發(fā)禽之,弩注矢外向,救兵不能前。俄而縋士復(fù)登陴④,賊皆愕眙,乃按甲不出。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琦,乃得其狀。使霽云射,一發(fā)中左目,賊還。(選自《新唐書·張巡傳》)
注釋:① 椎牛大饗:即慰勞作戰(zhàn)的官兵。椎牛,殺牛。大饗,犒勞軍士。
②拓羯:唐代西北對衛(wèi)士﹑戰(zhàn)士的稱呼。
③ 隍:沒有水的城壕。
④ 陴:城上的矮墻,亦稱“女墻”,俗稱“城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