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根本
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鄧析子·無厚》
大意:不治理根本問題而忙著處理細枝末節,就好比是垂下一塊石頭去救落水的人,扔一捆柴禾去撲滅烈火。
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災禍不自其基,必復亂。
——《國語·晉語》
大意:如果不從根處砍伐樹木,它一定還會再生;如果不從源頭堵住水流,它一定還會再流;如果不從根本上消除災禍,它一定還會再生出亂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
大意: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兩者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棄魚而選熊掌。原比喻“生”與“義”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應該舍生取義,后引申為做事出現矛盾時,應當舍棄次要的東西而選擇主要的。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振裘持領,萬毛自整。
——〔漢〕桓譚《新論·離事》
大意:提起網綱(提網的總繩)撒網,所有的網眼都會自然張開;手持衣領拂拭皮衣,所有的毛自然都會整理順當。比喻做事情只要抓住了關鍵,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
——〔唐〕李商隱《富平少侯》
大意:不去將彈出去的金彈丸撿回,任其拋落在外,卻對井上的轆轤架有幾分憐惜。比喻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
——〔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大意:善于治病的人,一定是醫治患病的地方;善于匡救時弊的人,一定是堵塞弊病產生的根源。
末流之竭,當窮其源;枝葉之枯,必在根本。
——〔明〕葉子奇《草木子·雜俎篇》
大意:河流下游的水枯竭了,應該從河流的發源地找原因;樹木的枝葉干枯了,問題一定出在樹根上。
川流潰決,必問為防之人;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
——〔清〕唐甄《潛書·遠諫》
大意:江河決了口,一定要向修筑堤防的人問罪;一戶連著一戶被大火焚燒,一定要向釀成火災的人問罪。說明遇到問題要從根本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