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中國近年來的高速奔馳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福利,也給國家帶來了更多榮耀,但在這種迅速崛起的另一面,浮躁的陰影正偷偷裹挾著每個人。2012年底,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中,一個泰國出租車司機平淡地跟徐朗說:“你們中國人,太急了。”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談一談在浮躁盛行的當下,應該如何腳踏實地地生活?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則材料涉及到話題是“快與慢”“急與緩”,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審題時,關鍵在于理清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即“快與急”——可寫快速發展給人帶來的種種好處,也可以寫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慢與緩”——可寫“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也可寫“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穩穩當當的工作”的沉穩以及“水流心不競,云在俱意遲”的從容;但“快與慢”是關系型的話題,最好要圍繞其關系展開,全面分析:快的優劣,慢的好壞以及何時應該快,何時應該慢,什么情況下快,什么情況下慢等等。
在選材方面,可以上升到國家層面,比如寫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梁坍塌,不要讓道路成為陷阱,不要讓房屋成危樓。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地抵達終點。也可以從日常生活取材,寫身邊熟知的人或事,扣住“快與慢”“急與緩”的主題。選材時要盡量避俗,盡量選擇那些鮮活、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同時,材料的運用要自然而不生硬,要注意根據觀點和行文的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據,敘議結合。
在文體方面,如果寫成記敘文,注意圍繞話題選材,通過事件或細節刻畫人物形象,抒發情感,凸現主題。如果寫成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既可從正面立意,談“快”在新時代的意義和重要性;也可從反面立意,談“快”的負面效應。要注意的是,從反面立意,觀點一定要公正而不偏頗,譬如不能否認快節奏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代文明的進步。
選材標準:可以結合社會熱點人物取材,寫他們對快與慢的感悟,也可以從身邊點滴生活取材,全面分析快與慢的辯證關系。
1、慢慢走,欣賞啊!
——阿爾卑斯山口的路牌
2、要登高的人,開頭時必須慢慢地走。
——英國諺語
3、疾馳的快馬,往往只跑兩個驛亭;從容的驢子,才能日夜兼程。
——伊朗諺語
4、勝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
——非洲諺語
5、烏龜比兔子更能多講些道路上的情況。
——紀伯倫
現年62歲的意大利人貢蒂賈尼于2005年秋季成立了“慢生活藝術協會”,并于2007年2月19日在米蘭舉辦了第一個“世界慢生活日”。他把“世界慢生活日”選在星期一,是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周里人們最忙碌的一天,在這一天讓人們意識到減慢生活節奏尤為重要。貢蒂賈尼表示,“讓我們在今天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一下當我們為生活而奔波時都錯過了些什么”。
素材點撥:貢蒂賈尼成立的“慢生活藝術協會”似乎在這個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也確實需要慢生活,需要緩慢的走過,享受生活。
在一次文學筆會上,一位年輕的男作家應邀出席。席間他注意到一位沒有帶名牌的女士,心想她一定是個名不經傳的三流作家,便主動坐到她身旁和她聊天想炫耀一番。男作家說:“我已經出版了三百三十九本小說,你呢?你寫過多少本小說呢,小姐?”那位女士謙遜地說:“我沒寫過多少本,我只寫過一本。”男作家竊喜馬上追問:“請問書名?”“書名叫做《飄》”。瑪格麗特用盡一生寫出了《飄》,至今她的名字仍為眾人所銘記,而那位男作家則是真正的名不見經傳了。
素材點撥:慢工出細活,文學創作更是如此,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往往會適得其反。瑪格麗特用盡一生寫出的《飄》正是對慢最好的詮釋。
越南有一種野稻米,一年四季都在瘋長,不用澆水施肥。但它像許多物種一樣,由于生長過快,機體里囤積了大量的有毒物質,使它成了無法食用的廢物。但是科學家發現,只要控制住它的生長速度,讓它緩慢下來,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毒素會被它的自身排除,野稻米也將從此變為金米粒。于是,如何使這種野稻米的生長速度慢下來,成了越南人研究的一大課題。
素材點撥:讓野稻米速度慢下來,野稻米也就變成了金米粒,這給我們人生也是一種啟示。
我喜歡在黃昏時分去街頭漫步,我故意放緩腳步,看身邊的人行色匆匆。他們如此匆忙,為了什么?是工作還未完成?是去赴一個約會?還是在這座城市里待久了,已經習慣了這里的快,即使沒有什么事,也無法再慢下來?與他們擦肩而過時,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開始在心里虛構他們的故事,我為他們鋪設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路。而他們,等不及悲傷或精彩上演,很快就消失在我的視線里,瞬間就成了過去式。
與他們相對的,是我的慢。慢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我的寫作是慢的,我的腳步是慢的,甚至,我對她的愛,也是慢的。我落在她臉上的目光是慢的,我說想她的時候,一定是慢的,我的思想,我的語言,我的動作都是慢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慢存在于無時無地,連看一頁書,吃一碗飯,都是慢的。
事實上,我害怕慢。慢影響著我,改變了我,讓我產生懷疑和絕望。我不想慢下來,我想和身邊的友人一樣,心無旁騖,一心向前,往著目標一路狂奔,即使身邊的風景再優美,也毫不動心。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試著改變自己,我要拋掉猶豫悲觀恐懼和絕望,我要拋棄慢。我想快一點。我感覺到時間的易逝,美好的時光,正在悄然離我遠去。夕陽西下,霞光滿天,可我無法抓住她,我無法抓住這一瞬間的美麗。
可是,當我付諸行動,慢卻時刻來阻撓我,擾亂我的步驟和計劃。在慢與快的決戰中,在我身上潛伏多年的慢,輕而易舉地就占了上風。快不堪一擊,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前來應戰。
歷經很多次的夜不能寐之后,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于我而言,慢是一種宿命。我無法改變宿命,但是,我可以改變慢的速度和方向。雖說快刀可以斬亂麻,慢工卻能出細活。精益求精,精耕細作,可不是快馬加鞭就能做到的事。如果不能快,那就慢下來吧。至少,我可以在慢下來的時光里,磨一把劍,把它磨出光來,磨成一把鋒利無比的劍。只有那樣,我才不用擔心慢給我帶來的恐慌和后怕。
等到寶劍光芒四射時,我一定驕傲地說——我喜歡慢!
(選自《新悅讀》2012年11期)
點評:文章題目“慢是一種宿命”別致且富有哲理,讓人深思。文中緊緊圍繞“慢是一種宿命”,從“快與慢”的現象入手,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擺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我無法改變宿命,但是,我可以改變慢的速度和方向。結尾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對慢的追求。作為一篇時評文,文章沒有就事論事,而是由點到面,層層深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了解到曾經有個美麗的地方叫“桃花源”,可后世之人并未找到它的存在,于是說那是陶淵明杜撰的,非也,非也,只不過桃花源在后來消失了!
話說秦朝戰亂之時,有一批避難之人不經意發現了幾乎與外世隔絕的豐饒之地,特別適合人們居住,于是那避難的人們便開始在那兒重建家園,因為入口前有一片桃花林,所以給那豐美之nK/I8FzflgHHqQECXLJTtUiqp1vU7iaIZlraNegk0go=地取名為“桃花源”。
在那里,人們什么也沒有,只有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切只得慢慢來……人們和諧地生活了很久很久以后,正當人們開始厭倦的時候,“可喜”的事情發生了……
一位叫科學家的人發明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科學家管它們叫什么“蒸汽機”“電視”“輪船”“轎車”“電腦”……呵,這些東西可真新鮮!聽說用蒸汽機可以造很多東西,科學家還說將蒸汽機稍微改裝一下,就可以給農民收割莊稼,甚至種也用不著農民親自動手,速度可快呢!一聽說這個“好”消息,有幾個名叫“美國”“英國”“法國”……的人都買了幾個,好家伙,沒過幾年,買了新玩意兒的那幾戶就成了百萬富翁。其他幾家看了也爭相去買。于是,桃花源里的莊稼收割速度比原先快了好幾十倍呢!
就這樣,桃花源里的人們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于是他們又想擴大他們的隊伍——人越多,干活兒的人就多,收成就越大,也越熱鬧。所以,幾年之內,他們由原來的幾十人一下子擴大到了幾萬人,人多了,要吃飯怎么辦?不愁,科學家又想出了“好點子”。他弄了些名為“生長素”的東西,給雞、豬、魚吃了之后,它們幾天就長得又肥又壯,真快啊!
很多人都贊揚說:“科學家真是個好人啊!現在我出門就坐車。察看莊稼長勢,敲幾下鍵盤就可以了。在家想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電視按鈕一按,馬上你什么都清楚了。現在什么都比原來快,再也不用等啦!”
可是,這樣舒舒服服的日子過得也很快,才一年,人們就感覺不對勁了,美國這個家伙眼睛特犀利,看著石油快沒了,趕忙拿著槍跑到伊拉克家里去搶,弄得人家妻離子散。可他又怕恨他的朝鮮拿核武器來搶他,又馬上找幫手去找朝鮮麻煩,弄得桃花源里雞飛狗跳,不僅如此,人們發現桃花源里的氣溫升得更快,沒空調沒法過日子,河水也變得臭氣沖天,游泳得到專門的游泳池,昔日長滿樹木的地方,幾個小時就被風沙淹沒,傳染病、癌癥越來越常見,人的死亡速率也越來越快……
當沉醉在一時享樂之中的人們發覺問題的嚴重性時,一切都來不及了,只能任由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一位親歷桃花源興衰的老人站在那片枯死的桃花林中,含著淚喃喃道:“真快,真快啊!一切仿佛昨日,而今……”
佳作點評:文章題目“桃花源消失之謎”特別且富有哲理,讓人深思。文中緊緊圍繞“快與慢”,從桃花源消失的現象入手,并結合當今現實探討出消失的真正原因:太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的生活失去了本真,文章沒有就事論事,而是用新的方式去解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本以為早出來能更久地擁有天空,卻不想在破繭而出的瞬間失去了整個世界。
蝶 卵
我是一只極聰明的卵,還未分裂之時便開始觀察這個世界。
每天有太多太多的他類從我面前走過,不記得他們的類別,不記得他們的形貌。只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他們都在馬不停蹄、快速地做著他們所做的事。曾聽到過兩只小雞的對話,一只邊點頭啄食邊對旁邊的另一只說:“快點吃,快點長,要不然會輸給別的小雞。”另一只聽了馬上低頭啄食。那頻率?反正我是沒數清楚!
于是,還是一只蝶卵之時,我便明白,快是在這個世界生存的第一法則。
幼 蟲
聰明的我在我的兄弟姐妹還在呼呼大睡的時候,便開始生長了。破卵而出的剎那所看到的景象讓我堅信,快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好處。
那滿樹的食物就只有我一只蟲吃,我躺在食物上歡呼,唱歌,尖叫,但我也沒忘記要快點吃,快點長。這個上啃一點,那個上咬一口,不好吃的不吃,太老的也不吃,幸福的生活讓我感覺自己處在天堂。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已快快長大。看著后出世的同類為一點點食物大打出手,我暗自竊喜,還好我出來的早,要不然就得和他們一樣為那難以入口的食物拼個你死我活了。
他類的話語,自己的經歷,再次向我展示了要想活得好,活得滋潤就得快這個道理。
化 蝶
一點一點快速地吐著絲,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將繭做的薄一點,那出來的時候不是比同類更快嗎?這樣一想,我馬上決定,不聽母親一定要將繭做足夠厚的叮囑,只做了薄薄一層。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幻化為蝶了,看著自己一雙潔白的翅膀,我急切地想擁抱天空。雖不知這一覺睡了多久,但我還是記得以前的經驗,做事一定要快。
沒多久,那薄薄的繭便被我咬破了。破繭而出的瞬間,我本能地舞動翅膀想飛上藍天,卻發現自己根本沒力氣張開翅膀。不論我怎樣努力,怎樣掙扎,始終覺得沒力氣。
看著在天空自由飛翔的同類,拖著臟兮兮翅膀的我在自己生活了一生的樹上留下一段話后,便從樹上一躍而下,做了短暫一生中的唯一一次飛翔。
后 記
快也許會使你接受到許多好處,但一味地求快只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就像我,一只一生只飛過一次的白蝴蝶。
佳作點評:文章最大的亮點在于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一只白蝴蝶以生命力,類似于童話的形式講述了一只蝴蝶破繭化蝶的嬗變過程,表現出白蝴蝶因為快而付出慘痛代價的主題,其構思之新穎,主旨之深刻,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文章語言清新、活潑,雖質樸而富有深意,顯示出作者較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公元二○一一年七月上旬,予榮升高三,浩浩蕩蕩遷入風水寶地——文萃樓。
課間正嬉戲,忽聞周老先生命吾等限時作文一篇。正值先生口述命題之際,吾思緒飄忽,憶起舊日同桌。
猶記當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吾三人因班級編位事宜而相聚,遂成同桌。 吾座居中,左右皆班級巨頭。吾嘗曰:“吾等小民,而有天賜良機左擁右抱,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居左者名珊。其人形貌美麗,身形嬌小。珊成績優異,尤工數理。居右者名妮,其人熱心開朗,身姿挺拔,亦是優異者,同工數理。嗟呼!唯吾無突出之科而數理尤弱。
珊者,乃本班速度之表率。此人慣用速戰速決之法,每當吾身陷作業之中,無法脫身,搶呼欲絕時,她早已脫離“苦海”。
某日,一張數學試卷飄然而至。限兩節課。吾別無他法,只得左手執卷,右手執筆。當日試卷難度稍小,吾恰以一節課之時完成選填題,心情頗好,喜笑顏開,可當吾瞥見珊之試卷時,吾只感苦悶填胸臆,當此之時,她已完成試卷,且將其置之于旁,又抽出課外資料,寫起來呼呼生風。
妮者,乃本班焦點人物。此人速度奇慢。本班嘗貼一表于班級張貼欄內,該表用以記載未交作業之人。某日,我前去查看,不由驚呼前日各科未交作業之人,妮科科榜上有名。
如此二人,居吾左右,令我備感“受熱不均”。珊做題尤多,然每次試卷下發,常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卷面一片鮮紅,但細審其答案,思路常常正確。妮做題尤少,然每次訂正答案時,她卻是“一片大好江山盡在其囊”。
旦日,吾行至班主任近前,問之:“吾數理尤弱,欲學于左右,奈何兩人行事之法皆有利有弊,吾茫然學于何人。”師曰:“珊速度奇快然答案不準,妮答案極佳然速度過慢,然邪?”吾頻頻點頭。師曰:“如此甚妙,汝可學于珊之速度,妮之解題步驟,豈不妙哉?”吾恍然大悟,兩者結合乃是最佳之道!
猛然之間,待吾回過神來,周老先生所限之時已過半,吾驚呼,忙埋頭于試卷,用速度與嚴謹結合之法以書此文。
佳作點評:文章選取“特色同桌”作為行文的切入點,運用倒敘、插敘的方式,讓同桌的不同表現都在這里聚焦、凝固,用“珊的快”和“妮的慢”對比凸顯文章的主題,作者選材新穎,眼光獨到;思考的深入,表達用文言文的形式,很新鮮。
慢下腳步,讓塵封的心去邂逅清幽的梔子花開。
桅子花淡雅的清香,純白的色澤如同魔力一般讓我的腳步變得輕了,慢了。眼前這個手捧桅子花的女孩淺淺地笑著,慢慢地走下樓梯,我的眼神隨著她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原來,春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偷偷地闖進了校園。
目光游離在這片被希望染成綠色的土地,那一片菊花開得燦爛極了,小小的花瓣有紅的,有黃的,像哪個健忘的女子落下的胭脂,被她們一夜之間全抹到了臉上,她們仰著面,似乎要吸引人們的交口和稱贊。
花壇前過往的學生很多。可是匆匆腳步帶走了發現的眼睛,只剩下這一簇孤芳自賞的精靈。
原來,我也是匆匆過客中的一員,踏入高中,像一個被上了發條的擺鐘,每天在學校——家兩點之間做著往復運動,在學校里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每個人順利完成慢走——勁走——慢跑——飛奔的進化,眼睛苦于在題海中尋求出路,哪里還去眷顧路邊的野花。
下了晚自習,得用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出去為的是在校車上能搶有一點立足之地,眼睛透過車窗看到的只是慘淡燈光下的昏黃。
這樣機械單調的生活讓我們從不適應——無奈——習以為常,心被蒙上一層厚厚的塵埃,要細細的擦才能看到涌動的活力。
清新的桅子花像觸電般傳遍我身體里的每一個神經末梢,讓我條件反射般的停下矯健的步伐。
于是我嗅到了滿載盈盈花香的春的氣息,聽到了攜滿希望的春的腳步,發現了自己原來已經錯過許多美好。
朝陽肆意地將天織成了粉紅,露珠兒反射了太陽的光芒成了一顆顆耀眼的水晶寶石,花小心地張開了羞澀的花瓣,輕輕扭動腰肢……
原來早晨是如此的美好!
心間還滿溢著剛才那桅子花的香味,小小的桅子花高潔而美麗在一個屬于春天的早晨悄然綻放,那個手捧桅子花的女孩默默地將這一切告訴了我!
我慢慢地走在這段熟悉的路上,帶著心間的溫存期許碰見清幽的桅子花開……
佳作點評:這篇議論性散文以深深的憂思和濃郁的情感感染并打動著我們。文章以梔子花開為切入,引出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進而延伸到對快生活的反思,為文末的議論奠定了基礎。文章以中學生的口吻娓娓道來,意味綿延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