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新一輪改革阻力重重,集中表現出四大阻力。
“負思潮”阻力,即一些極端社會思潮在意識形態層面嚴重影響改革方向。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分析,許多國家的改革機遇都因被極端社會思潮左右而丟失,中國現在主要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四種社會思潮。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我們黨領導人民改革建設的歷史,新自由主義要求對現有公共資源進行私有化改革,狹隘民族主義以愛國的名義,煽動民族仇恨,民粹主義以代表底層民眾自居,仇官仇富。這些極端社會思潮都企圖裹挾民意,影響決策,如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應對,對改革大局非常不利。
“偽改革”阻力,即一些政府部門借改革之名進行部門私利整合,或因消極執行改革政策導致一些領域的改革改而無效、改而效微。有的“偽改革”表現在改革的不徹底性。如大部門制改革到了地方政府這一層面,不少部門只是簡單合并,領導職位不減反增,人員都沒減少。有的“偽改革”以加強監管之名,審批不減反增。“偽改革”還表現在政府減少審批,行業協會增加審批。
“不改革”阻力,即與政府權力關系密切的既得利益群體,擔心改革觸動現有利益格局,不愿改革也不敢改革。既得利益群體不愿改革,因為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有自由進出的“旋轉門”,有權力尋租的市場,有高收入的保障。比如,某部門一位處長辭職后到金融機構擔任高管,年薪從六七萬元變成了近千萬元。收入分配改革久久難以推進,主要是既得利益群體反對。
“怕改革”阻力,即一些領導干部擔心改革風險大、難度大,因自身能力不足,怕失權、失穩,寧可消極觀望,維持現狀。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