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想象一下嗎?一大摞紙,可以堆成1100米高,這該是多大的一摞紙啊!
幾個月前,港府搬家,離開舊辦公室,遷入海港邊靚麗光鮮的新辦公大樓。這樣大的一摞文件都被銷毀了。
其中2/3的文件出自當時行將卸任的香港特首曾蔭權。所以,曾蔭權執政紀錄的一大塊兒,就這樣徹底“蒸發”了。
除了大概其地知道數量以外,人們甚至不知道被銷毀掉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東西。
查無可查
政府官員說,“啊,不用擔心,絕大多數不過是日常行政管理的雜七雜八”。但是,被銷毀了,也就意味著,公眾從此不再有查清楚許多內幕的可能。
在沒有“檔案法”的地方,這只不過是可能發生的后果中的一個例子。
當然了,檔案,聽上去可能相當的陳腐、無味,但是,我在看根據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大偵探波羅的故事改變的電視劇時,最喜愛的一幕場景是,波羅的秘書“檸檬小姐”(Miss Lemon)如同少女般的興奮。因為,她剛剛完善了可以交叉檢索的索引卡片系統!
任何從事研究、發現、為后代妥善保管文檔的人,對這樣的狂喜想必都能心領神會。
從古巴到孟加拉,從蒙古到萊索托,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檔案法,香港卻是一個例外。
歷史記錄
說起香港沒有檔案法的時候,朱福強(香港檔案學會會長)顯得非常激動。他曾經擔任港府的檔案官員,對文檔不停地“蒸發”特別關注,且感觸很深。
他問道,如果繼續故意銷毀歷史記錄,還怎么能夠保證公眾的知情權?
他說,自從1997年以來,向人手不足、資金匱乏的香港公共檔案部門移交檔案的政府部門只有一個。
朱福強現在致力于培養下一代檔案工作人員。他講授的課程中一個關鍵的部分是,有責任感的檔案工作者和當權者之間不可避免的沖突。
香港殖民時期的文獻也曾出過問題。近年來英國曾傳出外交部的一起丑聞,殖民時代末期的一些敏感文件被搬家、藏匿甚至銷毀。
但是,正是因為有檔案法,人們仍然可以找到、利用這些文件。截至到1997年香港受英國管轄期間的文檔中,大部分很有可能至少以復制件的形式被保存在位于倫敦的英國國家檔案館內(Public Records Office)
由香港教育界名人王式英(William Waung,退休高等法院法官,香港大學法律系客座教授)等領銜的“檔案行動組”發起社區運動,爭取香港制定檔案法。但是迄今為止并沒有看到明顯的成效。
近代歷史,沒有受到客觀中立的保存和保護、有明顯出處證實其完整可信的真實記錄,香港,可能會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地方。
那時候,香港豈不是親手制造了自己的“人間蒸發”?(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