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總能發現一些生動、傳神而令人不禁拍案叫絕的詞匯。翻閱我們的課本和近幾年的高考真題以及備考資料,不難發現,這類詞匯比比皆是。例如人教社新課標高中教材(必修一)中的這幾句:
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慢慢地,這座城市又開始出現了生機。(P26)
Water finds its own level. 水往低處流。(P85)
Morning found Christie knitting by the window. 清晨,克里斯蒂坐在窗前織毛衣。(P85)
The old house has seen better days. 這座老房子曾有過風光的日子。(P85)
National Day saw people singing and dancing happily in the streets. 國慶節里人們在大街上載歌載舞。(P85)
本是常見詞匯,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境里,就能表達出特別的含義,這正是所謂的“詞本無義,義由境生”。上升到高考英語命題層面,帶下劃線的這些詞匯往往成為命題者的著眼點,我們稱之為“題眼”,是單項填空題和完形填空題的空格設置處。如:
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______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 lungs. (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23)
A. check B. allow C. stop D. help
【解析】D。help是一個很常見的詞匯,卻成了考查的熱點。在此譯成“幫助、幫忙”是行不通的,help還有“使改善,使好轉”“忍住”等含義。結合語境,“忍住”這個含義較為貼切,故答案為D。題句意為:如果能忍住咳嗽就盡量別咳,因為會傷到肺。
雖是常見詞匯的考查,卻恰巧是考生失分較多之處。成績在120分左右的考生大都有這樣的感覺——無論如何努力,要想把成績提到130分以上很難,上升到140分就是難上加難。如果你也有類似感覺,那么克服以上所說的這類失分之處便是你奪取高分的一個突破口。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結合平時教學中的做法,提出淺見如下:
一、要善于發現常見詞的不常見用法
如果要翻譯“你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北花園的勝景”一句,該怎么譯呢?筆者相信,多數考生會譯成“You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the best view of the north garden”,翻譯得沒錯,主謂賓俱全,很合乎語法。但比較下句:
The window gave you the best view of the north garden. (The Silent Snow of Winter, by Lucretia Cole)
作者把常見詞give用活了,讓人不禁拍手稱贊。說點題外話,如果將該處設成完形填空題的題空,加入干擾項take,make,have等,你能選對嗎?
再比如:
When challenged, he produced a gun.(《朗文詞典(第四版)》,P1818)
很多考生一見到produce,立馬想到“生產,制造”,但按此義來理解這句話并不通。原來常見詞produce還有一個不常見用法——“拿出”,所以該句應譯為“受到挑戰,他掏出了槍”。
再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關鍵在于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細心捕捉的心靈。將恰當的詞語放在適當的位置是學習語言的一種境界,須細心揣摩方能體會。
二、要注意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隱藏含義與折射意義
我們來欣賞2012年高考英語新課標全國卷完形填空短文的首句:Body language is the quiet, secret, and most powerful language of all.
對全文而言,本句就是topic sentence。句中的三個形容詞quiet,secret,powerful猶如三塊基石,為全文的內容設置和情節發展提供了線索,奠定了基調。
quiet在此意為“無聲的,非語言的”。雖不張口說話,無限含義盡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不正是body language的魅力特征嗎?
secret意為“秘密的,不便說出的,只可意會的,不易察覺的”,進一步說,又含有“易被誤會的”這個含義。
powerful意為“強大的,有力的”,說明body language在交際中的作用與重要性,這對應著文中的“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akes up about 50% of what we really mean”“so much a part of us”等幾處。
在具體語境(我們也可稱之為“語義場”)當中,每個詞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語義功能,所以詞匯要“語境化生存”,前后照應,“左顧右盼”。
三、注意具體語境中詞匯的創新搭配
在具體語境中,需考慮到詞匯的創新搭配,如主謂搭配、動賓搭配。這種類似于漢語中的“煉字”,往往會達到極佳的語言修辭效果。如:
I had been working on math for the whole afternoon and the numbers swam before my eyes. (2012高考新課標卷,33)the numbers和常見詞swim連用,活靈活現,用詞講究,語言地道。
再如:I felt tears welled up in my eyes. 我感到淚水奪眶而出。(《朗文詞典(第四版)》,P2618)動詞well表示“(液體的)涌溢”,在此與tears搭配,形成主謂關系,表達效果極佳。
四、重視構詞法
2013年高考英語試卷加大了對構詞法的考查力度。以新課標全國卷I為例,完形填空題中出現的sensitivity,sound-blocking,footrest,uneasy,controlling,earplugs,blindfolds,transportation,entertainment,exploration等詞,以及大量散見于閱讀理解中的overbooked,big-time,tightfisted,newborns,likewise,drumbeat,in-depth,guidance等,都是直接考查或間接考查的重點。
這種或派生或合成或轉化而成的詞匯在高考英語試卷中鮮有漢語注釋,這無疑會影響考生的閱讀速度,加大了理解難度。因此,在備考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強化對構詞法的理解與記憶。
五、勤查英語詞典,擴大知識面
英語詞典是學習詞匯的利器,要學好英語離不開好的英語詞典,最好是將英英詞典常放于手邊,勤查廣記。對那些在考綱內的“高頻詞匯”要做到勤翻常查,對每一個常見詞匯既要縱向挖掘其常見語義層,又要橫向比較其與近義詞的細微區別。對含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要排除母語干擾,切勿簡單對應,關鍵時要讓英英詞典“說話”。如:
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 ________.(2011新課標全國卷,34)
A. disappear B. fall C. fail D. damage
【解析】C。此題易誤選B,因為不知道fail的其他含義,再加上受母語的干擾。漢語中常說“視力下降”,正好有個對應的fall,于是毫不猶豫地選了B。而fail的含義不是“失敗”嗎?查《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782頁,可發現fail詞條下有這么一條含義:(health) vi. if your sight, memory, health etc. is failing, it is gradually getting weaker or is not as good as it was.(例)Failing eyesight forced him to retire early. 視力衰退迫使他提前退休。再看單詞fall,在英語詞典中細查fall的所有含義,并沒有能表達這個意思的含義。
由此可見,在備考過程中碰到關鍵詞匯,切忌主觀臆斷,必須求助英語詞典。
總之,一份高考英語試卷是對考生所學知識的全方位考察,對英語知識既要活學,又要活用。如果你在書面表達中能活用文中所說的這類詞匯,勢必能為文章增光添彩,從而奪得高分。當然,每個人的知識總有局限之處,當我們見到這種語言現象時,要見怪不怪,善于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聯想,并做出大膽的推測,因為詞匯活用是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產生的,是依靠語境而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