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校園流行語,總是讓人耳目一新,這種文化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給我們新鮮感,也讓我們的生活更非凡,趣味亦盎然。
校園流行語一:師傅,給我來份竹子!
學校,大多是勤儉節約的,說起食堂里的菜就更加不敢恭維。有些菜吃起來簡直已經節約到不知道它最根本的面目是什么滋味了,變質或者過期一概不嫌棄。竹子,其實就是竹筍,因其過老的緣故,吃進嘴里硬得可以戳喉了,感覺上當然就像吃了竹子的樹根。殊不知,某些同學還真好這一口,出于幽默,也是出于真心話,每次對打菜的大叔說一句:師傅,給我來份竹子!
校園流行語二:差點活活讓熱水給凍死
寒流來襲,中國慘遭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毒害,我們學校里這些孩子更加苦不堪言。平日里,懶一點的學生自然偷著樂,因為這樣正好不用洗澡;苦的是那些愛干凈的孩子,想洗個熱水澡,可排隊等了老半天,接的都是些半熱半冷的水。等吃力地提到澡堂那邊,一桶水早就冷下來了,結果洗的時候,那是一片凄厲的狼叫聲啊。不久,校園漸漸就有人傳開了:“真憋屈,差點活活地讓熱水給凍死!”
校園流行語三:我兒子還在的話,也該有你這么大了
不同年月出生的人,自然會產生一定的距離感。于是,那些早進校園的師哥師姐們不知什么時候莫名其妙地就扮演起歷史滄桑的角色來。每天神不知鬼不覺的行為,加上一點異常的眼神,儼然一副老大叔、老大媽的模樣。在學生會里教導入學的新生們時,他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是我兒子還在的話,也該有你這么大了。”效果簡直可以讓人一天都吃不進飯!
校園流行語四:也許(xuàn)吧,那就算(shǔ)了吧
飄渺感,是當今眾多同學喜歡追逐的情調,在相互調侃時也不例外。這樣的情景經常發生在傾聽者與訴說者兩個角色之間。某日,當訴說者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滔滔不絕地發表完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的時候,傾聽者只冷冷地說了三個字:也許(shǔ)吧。訴說者有點啞然,但是依然情不自禁的口白,傾聽者再次加了句:那就算(xuàn)了吧。功力讓訴說者直接倒地噴血……
校園流行語五:你看我像“錢”嗎?要是像的話你把我借走好了
學生的無產階級,甚至連無產階級都還不如。每個月拿著家里給的那點零花錢,供著自己伙食的同時,更要為拉幫結派奠定牢固的基礎,首先必須支付財產,所以導致入不敷出。為了錢財,不少同學自然學會了“坑蒙拐騙”,借錢的借口五花八門,被借錢的實在推搪不下去了,干脆來一句:你看我像“錢”嗎?要是像的話你把我借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