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吳彥祖太帥了,他不需要演技,站在那里隨便一個表情就能生戲。”聽到這樣的評價,吳彥祖有些靦腆地笑笑,趕緊向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表明自己的態度:“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有些演員是,比如劉燁,但我還需要努力磨練演技!”
盡管吳彥祖對有關自己外表的問題極力淡化,但當觀眾提起他來,第一個反應還是“長得帥”。不得不承認,他帥得有特點——有點陰柔、有點內斂,三分邪氣、七分魅惑,透過表情你很難猜透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內心。
為宣傳新片《控制》,吳彥祖的日程被排得滿滿的,無異于疲勞轟炸。但他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專訪時,依舊如傳言中的那般謙遜和彬彬有禮,真誠地看著記者,認真對待每一個提問。他甚至會為記者調整錄音筆的擺放位置,也會為找不到一個恰如其分的詞來表達自己而著急懊惱地向一旁的經紀人求助……再加上一身低調的裝扮,讓記者很快拋開他的明星光環,就像和一個普通人在平和地對話。
不想按部就班地生活
吳彥祖是俗稱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即出生在美國的中國人),1974年在美國舊金山出生, 加州長大。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大學心理學教授,還有兩個年長他10多歲的姐姐。十三四歲時,他變得十分叛逆,總想擺脫父母的控制。母親讓他練鋼琴,他就偷偷錄幾段,每次假裝練習實際就是放錄音。
吳彥祖曾夢想當美國總統、消防員、警察……父親則想讓兒子和自己一樣成為一名工程師。1998年,吳彥祖剛從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筑系畢業,還沒來得及當建筑師,就被臺灣導演楊凡相中,主演了《美少年之戀》,從此開始了演藝生涯。但在父親看來,這是“不務正業”。2004年,吳彥祖出演了《新警察故事》中那個兒時遭受警察爸爸虐待、長大后以挑戰社會為樂的富家子弟阿祖,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父親這才真正理解了——他一直很努力,只是不想被按部就班的生活所控制。
“我很多同學,上班后就變得對建筑沒有熱情。”吳彥祖告訴記者,他有個朋友,讀書非常優秀,后來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兩年畫大廈里的同一個窗子。“那時我跟自己說,我不要變成上班的機器人。”當然,吳彥祖對建筑依舊保持了熱情,香港金牌經理人陳自強的和式花園、姐姐在西貢的家、媽媽在上海的房子……都出自他的手筆。
愛反派,不愛花瓶
《美少年之戀》讓人們認識了有著清秀面容和淺淺微笑的吳彥祖,2001年《游園驚夢》中,楊凡再次用鏡頭展現了他的身體之美。帥、性感,成了吳彥祖的標簽。漸漸地,他發現自己成了漂亮空洞的擺設,“我不能控制我自己,而是被導演、制片、經紀人控制了。”
2002年,在拍《偷窺無罪》時,吳彥祖陷入低谷:“為什么人家都穿得齊齊整整,而我總要以色相示人?”為此,他休息了半年,一直問自己:如果繼續留在這個圈子,該走什么樣的路?
之后,吳彥祖遇到了導演爾冬升,出演了《旺角黑夜》中那個一身土氣的草根殺手來福。這讓他覺得,“終于找到了對的路。”《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門徒》中在兄弟情義和維護正義之間糾結的臥底阿力,《新宿事件》中從單純男孩到以殘害他人為樂的黑幫頭目阿杰,《竊聽風云》中眼神陰暗、眉頭緊鎖的“斯文敗類”林一祥,《如夢》中邋遢的電腦工程師MAX……這些角色都被他演繹得形象鮮明。
吳彥祖最鐘愛風格黑色、陰暗的戲,反派對他更有吸引力。當然,他也不會走到另一個極端,為了贏得觀眾的注意和獎項的肯定刻意扮丑或扮狠。他喜歡鉆研角色,他的表演方式是融入角色,進入到角色的內心。“剛開始我不懂這個,后來看別的演員,比如黃秋生,我看著他的眼睛,覺得他就是他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自己。”
在新片《控制》中,吳彥祖飾演一名保險公司業務員。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專門花了兩個月時間聽金牌推銷員上了7堂課,了解各類險種與推銷技巧。事實上,電影中并沒有多少他推銷保險的戲份,在講求經濟效益的娛樂圈,這些準備工作看似完全沒必要。但這就是吳彥祖的工作方式:“每拍一部戲,我都會有一個本子,上面寫著很多關于角色的東西,它是我拍戲的‘圣經’。”
對吳彥祖來說,當演員最大的樂趣就是:越過自己波瀾不驚的生活,去體驗別樣的人生風景。他借著演戲去尋找靈感:“洋蔥,剝開來一層又一層。人的內心也一樣,我喜歡更豐富的人生。”
要純凈,不要浮華誘惑
在喧囂的娛樂圈,吳彥祖一直保持著好口碑。他少有緋聞,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在他看來,“當演員是一種藝術,應該是純凈的。”
他曾與女友一起在南非待了一個月,住在用牛糞和草料搭的房子里。白天,騎馬、種菜、看動物;晚上,沒有電,就看星星。“如果可以這樣和一個女孩子過一個月,就能這樣和她過一輩子。”后來,他們在那所房子附近的森林里舉行了婚禮。兩人跪在一張藍色民族風情的毯子上,由當地巫醫主持,村民們趕來為他們唱歌。
現在,吳彥祖有了女兒,中文名叫吳斐然,寓意著非洲文化和自然。談起女兒,他表現出了十足的糾結:既想給女兒充分的成長自由,但又對女兒充滿了控制的欲望。他不想讓女兒涉足娛樂圈:“這個圈子很多誘惑,我選擇不參與,但并不代表我不知道。女歌手、女演員面對的事情更復雜,她們要有更為強大的內心,不然很容易崩潰。”
也正是為了在演藝界有更大的自主權,拍出“自己想要的、不一樣的”電影,吳彥祖和好友馮德倫一起成立了電影公司,《控制》就是由他們自己創作的。《控制》虛擬了在一個未來主義的城市發生的故事,卻委婉道出了吳彥祖對現實的批判:“如今所有人都是被控制的。你用的電話的牌子,不是你自己選擇想要的,而是因為廣告的轟炸,身邊的朋友都在用,你就覺得這種東西你需要,有了它才能幸福快樂。但它能使你真正快樂嗎?它只讓你變得更復雜了吧。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人控制了環境,還是環境控制了人?”說完這番話,吳彥祖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