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剛剛開始理財的普通人來說,如何選擇理財產品是一件頭痛的事。單一投資、盲目跟風是很多人常犯的錯誤。事實上,我們首先應該清楚有哪些產品類型,各自的回報率是多少,了解這些可以節省后面很多精力。以下是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的幾種投資渠道以及預期收益:
一是銀行儲蓄。定期存款是大部分家庭最為熟悉的投資方式,安全性最高,收益確定性高,但相對收益較低。投資渠道方便快捷,很多銀行的儲蓄業務現在都可以在網上辦理。
二是儲蓄國債。儲蓄國債與銀行儲蓄一樣,風險低、資金安全性高、收益確定性高,并且按持有時間分段計息,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提前支取本金,但銀行會收取一部分手續費。目前發行的儲蓄國債分3年期和5年期,11月份發行的一期儲蓄國債3年期票面年利率為5%,5年期票面年利率為5.41%,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
儲蓄國債可以通過銀行的營業網點購買。其中電子式儲蓄國債可以在試點銀行的網絡銀行購買,投資者要開立一個國債托管賬戶,以電子記賬方式記錄債權,免去了保管紙質債權憑證的麻煩。儲蓄國債特別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但其劣勢在于發行量少,今年財政部一共只計劃發行9次儲蓄國債。此外,財政部還發行一種記賬式國債。這種國債可以上市流通買賣,但票面利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比較適合對宏觀政策、利率走勢有一定判斷的經驗豐富的投資者。
三是銀行理財產品。這些產品花樣繁多,風險高于儲蓄與國債,相對年化收益也高出1—2個百分點。目前大部分國內商業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符,收益確定性較高。但與股票、外匯、大宗商品或其他指數相關的產品則不在此列,需要投資者對相關價格做出判斷。
四是基金。主要有4種:1.貨幣基金。它的主要業務是在人民幣拆借市場借出資金,雖然預期收益隨行就市,但下行風險很小,是比較好的現金管理產品。近年來,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可達到3%—4%,高于同期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很多銀行也推出了以1日或7日為期限的理財產品,其本質與貨幣市場基金相似。擁有證券賬DX9rWEV1J+Bt1jXzYGAeA9pxVd9Q64N7nH/aP+2C1zg=戶的投資者也可以進行逆回購操作,自己向市場借出資金,收益也比較相近。
2.債券基金。從實際來看,債券基金同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所承擔的信用風險相近,過去10年債券基金的年化收益大約為6%,波動率為3.5%,最大下行風險為6.5%。債券基金的好處在于流動性更高,可隨時贖回,相對應的是需要承擔市場情況變動帶來估值損失的風險。
3.股票基金。其收益和風險都要高過債券基金,在過去10年中,指數基金的年化收益約為9%,年化波動率超過30%,最大下跌70%;積極管理類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15%,年化波動率26%,最大下跌57%。平均來說,積極管理類股票型基金要略好于指數基金的表現,但需要花一點時間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指數基金之間的差別則更小。
4.混合型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基金的投資既包括債券也包括股票。其收益與風險也介于兩者之間,過去10年平均年化收益13%,年化波動率24%,最大下跌54%。
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購買基金。每家機構的費率優惠政策不同,投資者可以貨比三家,根據自身偏好以及投資習慣進行選擇。
最后一種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理財方式,以支付寶的余額寶和百度的金融中心理財平臺為代表。該類型產品大多是掌握一定用戶資源的科技網絡公司與傳統理財機構如基金公司之間的合作,實際投資的產品目前以下行風險較小的貨幣基金為主。購買該類型產品方便、快捷、門檻低,可以幫助投資者養成更好的理財習慣。
投資產品花樣繁多,不同人群適合不同的理財產品組合,應該根據自身需求,有節制、有規律地選擇。制定好收益目標和理財方案后,銀行賬戶、基金賬戶便成了更加有效的生財機器,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個人理財會逐漸走向規律化、穩定化和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