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的一個早晨,美國舊金山街頭,公司職員布蘭登在上班途中買了一份報紙。頭版醒目位置刊登的一條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最大網絡毒品市場被關閉!旁邊還有網站創建者的照片。布蘭登立刻拿出手機把這條消息拍了下來,發給了一位朋友:“真有趣,被抓的這個人很像我們的鄰居喬什嘛!”沒想到,后者很快回復:“不是像,就是他!”
他們的這位共同朋友,就是此前一天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了的羅斯·烏布利希(下文稱烏布利希)。他化名喬什,創辦了“絲綢之路”網站,自2011年2月以來,這個網站上已經進行了超過12億美元的毒品交易,堪稱最大的網絡毒品黑市。
安靜的房客
今年6月,布蘭登在一家網站刊登了一則廣告,想把所住房屋的一間轉租出去,租金是每月1200美元(1美元約合6.1元人民幣)。沒過多久,一個自稱喬什的男子主動聯系他,表示有意租下這個房間。他稱自己29歲,來自得克薩斯州,為人善良,講衛生,職業是貨幣交易員,有時也接一些IT方面的零活兒。而且,他說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不喜歡打擾別人,房子只租兩個月。
喬什很快就搬來了。據布蘭登回憶,從外表看,喬什一點兒也不像個有錢人,來時只帶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三四套換洗衣服。而且,他安靜得有些神秘,平常最喜歡蜷在沙發上看從圖書館借的科幻小說。盡管也偶爾和布蘭登一起看部網絡電影,或者在客廳里喝杯啤酒,但他大多數時間閉門謝客,甚至連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樣的熱鬧日子,也一個人悶在家里。讓布蘭登意外的是,喬什居然沒有手機,他解釋說自己剛從澳大利亞回來,還沒來得及買。他也從不談論自己的生活,也沒有朋友來看他。
住在一起的房客們都對這個略顯神秘的小伙子有些好奇。有一次喬什的房間門開著,人不在里面,另一位房客注意到他的電腦也開著,于是就悄悄溜了進去想看看他到底在忙什么,結果只看到屏幕上有綠色的文本在滾動,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么意思。
喬什的舉止實在沒什么特別。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他喜歡光著膀子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偶爾抽兩口大麻。這在崇尚個性的美國,也算不上什么。在租期期滿前兩天,喬什安靜地搬走了。
理科碩士變身“恐怖海盜”
歸案后,人們逐漸勾勒出烏布利希的真實一面。他1984年出生在得克薩斯州,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他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后來,父親再婚,他也有了同父異母的弟弟。
烏布利希曾就讀于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物理專業,后來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學位,還獲得過全額獎學金。在職業社交網站“鄰客音”的個人主頁上,他曾這樣介紹當年的自己:“我喜歡用理論模型來了解周圍的世界,發表過5篇學術論文,它們是關于有機太陽能電池和超薄膜晶體的。當時我人生的目標就是拓展人類知識的疆界。”
在賓州大學就讀時,烏布利希迷上了自由主義,不但加入該校自由至上主義社團,還多次在辯論會上宣揚自由主義主張。他極其崇拜羅恩·保羅——美國有名的自由主義信仰者,主張大幅限制政府權力,烏布利希把保羅奉作“心中的英雄”。
2008年,烏布利希從賓州大學畢業,逐漸對物理沒了興趣,對自由主義則更加狂熱。他曾這樣寫道:“我的目標發生了改變,要用經濟理論來消除社會中的暴力、壓迫等各種強權,而強權正是根植于政府機構。我要建立一個經濟模擬模型,讓人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強權的社會里?!?/p>
遺憾的是,烏布利希建立的這個經濟模擬模型并沒有成為他心中的烏托邦,而是變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網絡集市,這就是“絲綢之路”網站。烏布利希本來是想在這個網站上宣傳自由主義的,并稱這是網站存在的基石。但很快,自由主義變味了。主要原因是,網站的用戶們上網時,可以通過特定的路由器加密,隱藏自己的IP地址——這一特性極大滿足了一些秘密交易的需要。于是,“絲綢之路”的注冊用戶很快達到了100萬,大約有1萬種商品在這里出售,其中70%是毒品,還有槍支彈藥,假鈔、假護照、假駕駛證和盜用的信用卡信息,有人甚至能在上面雇傭到10多個國家的殺手!各色人等在這個網絡空間里進行非法交易,而作為管理者的烏布利希則獲取了大量的好處,根據FBI的指控,他至少獲得了8000萬美元的利潤。
在網站上,烏布利希給自己取了一個挺酷的名字:“恐怖海盜羅伯茨”——這是小說《公主新娘》中的一個傳奇人物,劍術高超而又殘忍冷酷。不過,根據FBI調查,烏布利希雖然自比海盜頭目,但現實生活中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他參加過化裝舞會,倒賣過汽車,還是一家非營利組織“好馬車圖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組織從普通人家收集舊書,然后把它們捐給監獄圖書館。
雇殺手,殺對手
從成立那天起,“絲綢之路”網站就進入了美國司法部門的調查視線。但因為技術原因,司法部門很難獲取足夠的犯罪證據,這讓烏布利希一直逍遙法外。不過,他也知道警察一直在抓他,今年8月,他在接受《福布斯》雜志書面采訪時表示:“政府最高層正在緝拿我……?!?/p>
為了逃避司法部門的調查,烏布利希一直在躲躲藏藏。而且,生意也不好做,除了應付警察,他還要對付網絡上的各色人等。據說,烏布利希曾遭一個名為“友好的化學家”的人敲詐,這家伙黑了烏布利希一名手下的電腦,得到了一部分“絲綢之路”用戶的個人信息。他威脅烏布利希說,不給他50萬美元,就把這份名單曝光。烏布利希也不是善茬兒,在“絲綢之路”上找了一個殺手,讓他把“友好的化學家”干掉。這位殺手開價15萬美元,烏布利希最后成功地砍到8萬美元。但很快,烏布利希就被捕了,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殺手的任務完成沒有。
烏布利希也有粗心的時候,比如,他曾使用真名實姓在網絡論壇上發帖,偶爾也在網吧登錄。2013年6月,烏布利希在一家網吧登錄“絲綢之路”時被FBI鎖定,他們開始跟蹤他的郵件,并很快在舊金山找到了他本人,最終在一家書店的科幻圖書區把他抓獲。
當時,烏布利希正用筆記本電腦登錄“絲綢之路”,而這家書店,距離他剛剛搬出不久的布蘭登的房子還不到500米??磥恚恢睕]有走遠。更讓警方驚喜的是,他們在烏布利希住所找到了“絲綢之路”的網站服務器,包括所有用戶信息和數百萬美元的虛擬貨幣比特幣。
現在,烏布利希被捕了,他的網站歇業了,曾經的毒品帝國也成了過眼煙云。但值得警醒的是,網絡技術常常被烏布利希等人濫用開發,讓互聯網成為罪惡的淵藪。如果不加強監管,誰知道在烏布利希之后,又會出現怎樣的邪惡帝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