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國內上映的俄羅斯電影鳳毛麟角,10月31日上映的《斯大林格勒》便格外引人注目。它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下文稱邦達爾丘克)執導,不僅是俄羅斯首部IMAX—3D影片,更是俄羅斯角逐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期待之作。
《斯大林格勒》講述的是1942年秋,蘇聯紅軍向伏爾加河左岸的德軍發起反攻后失利,幾名蘇聯士兵卻在這次行動中到達伏爾加河左岸,并潛入了一座被德軍占領的房子。在這里,他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真實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稱得上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戰爭之一。從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蘇德兩軍為了爭奪每寸土地、房屋,異常激烈地戰斗,最后以蘇軍的慘勝而告終。蘇、德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邦達爾丘克多次表示,《斯大林格勒》展現的是“戰爭險境下人性的光芒和愛的力量”。
邦達爾丘克出生于一個電影世家,他的母親曾在經典影片《奧賽羅》中任女一號,父親謝爾蓋·邦達爾丘克既是演員,也是導演,擅長改編文學史詩作品,如《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其中,《戰爭與和平》獲得了196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大學時,邦達爾丘克的專業是電影導演,畢業后卻先當起了演員。1986年的銀幕首秀,便是與父親同臺演出。“我的父親很嚴厲,每天拍完戲,我已沒有力氣做任何其它事情。”2001年,邦達爾丘克終于在一部影片中當上男一號。第二年,他成了電影制片人。
2005年的《第九突擊隊》是邦達爾丘克的導演處女作,也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該片以蘇聯入侵阿富汗為背景,通過6名西伯利亞小伙子的經歷,講述那場戰爭的可悲和荒誕。“這是關于我們這一代的影片,關于戰爭和友誼,還有愛、恐懼、背叛和忠貞。”
與其說邦達爾丘克喜歡戰爭題材,不如說他喜歡大制作。他的作品中最耗費心力、金錢的是大場面影片,評價最高的也是它們。2008年,他拍攝的科幻巨制《人煙之島》花費30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1元人民幣),上映首周,票房就突破1.4億美元。這種又能花錢又能賺錢的能力,倒是與他的父親一脈相承——《戰爭與和平》耗資高達5.6億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
不過,能在俄羅斯影壇上奪得一席之地,邦達爾丘克絕不僅僅靠家世或“燒錢”能力。《第九突擊隊》里,他擺脫蘇聯時期的話語禁忌,反思戰爭對普通士兵的傷害;新片《斯大林格勒》里,他不忘關懷殘酷環境中對家人念念不忘的德國士兵。他的電影充滿俄式的“詩意抒情”,畫面唯美,剛烈、柔情并存,而這些,在被好萊塢嚴重趨同的俄羅斯當代電影中,已是難覓蹤跡。整整3年,邦達爾丘克拍了一場最慘烈的戰役,也為俄羅斯電影打了一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