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敘利亞境內激戰(zhàn)猶酣,政府軍和反對派大打出手,互不相讓。而其背后則是俄羅斯和美國等有關各方的博弈,這使得敘利亞局勢撲朔迷離,破解無門,甚至瀕臨失控的邊緣。
繼聯(lián)合國報告稱在敘利亞的沖突中發(fā)現(xiàn)有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jù)后,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又于6月4日強調“確信沙林毒氣在敘利亞一些地方被多次使用”,法國還將相關證據(jù)轉交給了美國,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珍·普薩基6日接話說,美國將仔細研究法國有關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評估報告。
據(jù)西方媒體披露,敘利亞擁有包括芥子氣、VX和沙林毒氣在內的大量化學武器,一旦失控,會造成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這是國際社會極為關注的大問題。美國曾為敘利亞當局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如果越界,將進行干涉。因而,有關化學武器的問題一直是敘利亞危機有關各方角力的一張牌,美國利用它可以掌控敘利亞局勢,甚至任意改寫形勢走向,并占據(jù)道義的制高點,從而為所欲為。法國利用它,是想拉美國下水,早日對敘利亞動手。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利用它,其目的不言自明:嫁禍對方,贏得國際社會的輿論支持和援助。因此,分析人士認為,化學武器仍是懸掛著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可能掉下來、引爆中東局勢。
雖然還沒有弄清到底沖突的哪一方使用了化學武器,但美國對敘利亞周邊國家的軍事部署卻在加緊進行。先是美國在土耳其與敘利亞交界的地方部署完畢“愛國者”反導系統(tǒng),接著,美國又借口本月底即將在約旦舉行的代號為“熱切雄獅”的軍事演習,派“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tǒng)及F—16戰(zhàn)斗機等尖端武器參演,這些武器裝備在軍演結束后將長期駐留約旦。中東媒體分析指出,美國借軍演在敘利亞周邊加緊部署軍力,顯示出美國采取軍事手段干預敘利亞危機的風險正在增大。
針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做法,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6月4日警告說,任何軍事介入敘利亞的企圖,都將以失敗而告終。敘利亞近期已經接收了來自俄羅斯的首批S—300防空導彈系統(tǒng),其余部分近日也將陸續(xù)抵達敘利亞。
S—300反導系統(tǒng)有“禁飛區(qū)克星”之稱,對任何進攻型的飛行器都可造成致命性的打擊。俄羅斯向敘方交付了S—300,說明俄羅斯在與美國的博弈中處于主動和進攻狀態(tài),是在“動真格的”。
前一階段,由于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美國在中東的收縮態(tài)勢明顯,在介入敘利亞危機方面力度不大,立場似乎有所軟化,比如從當初高調門的軍事威脅,到與俄羅斯達成某種妥協(xié),甚至允許敘利亞政府派團參加日內瓦第二次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國際會議等。現(xiàn)在,美國似乎意識到了其在與俄羅斯的較量過程中不斷失分,所以,變得強硬起來。中東媒體評論說,一切都表明,美俄圍繞敘利亞問題的大博弈正在涉入“深水區(qū)”和變得“白熱化”。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美俄博弈之際,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大本營古賽爾鎮(zhèn)6月5日被政府軍拿下,讓美國大為惱火。古賽爾鎮(zhèn)距離敘黎邊境僅10公里,已由反對派武裝控制兩年之久。該地是反對派武裝進行武器輸送、補給供應和人員訓練的大本營,此地失守對反對派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對敘政府而言,收復古賽爾鎮(zhèn)還意味著重新打通大馬士革與海岸據(jù)點的通道,將首都和巴沙爾所屬宗教派別阿拉維派的據(jù)點連接起來。
同時,第二次日內瓦會議已經推遲,它標志著美俄政治博弈在加劇。其深層的背景和真正的原由,是敘利亞問題早已超出了敘利亞一國本身,而變成大國和各種勢力競相角力、拼殺的“逐鹿場”。敘利亞問題一波三折,更說明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和難測性。從現(xiàn)在看,俄美在敘問題上尖銳對立,雙方尚難以找到一個利益的“交匯點”和“平衡點”,所以,敘利亞危機在出現(xiàn)以古賽爾戰(zhàn)事為標志的轉折后走向何方,人們仍在觀察。敘利亞,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