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酒總是惹人醉,總統府的美酒更是別有一番香醇。2013年5月30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首次愛麗舍宮藏酒拍賣會上,拍賣了總數1/10的約1200瓶藏酒。有一位酒商一口氣拍下半數干邑,包括成交價最高的一瓶1990年的柏圖斯,價格5800歐元。
這場拍賣會,是法國總統奧朗德的主意,目的是要增收節支,同時把愛麗舍宮的藏酒更新一下。帶有愛麗舍宮標簽的國宴用酒,深得藏家青睞,平均成交價比預估價高出4倍。不過,也有人說奧朗德此舉純屬“作秀”,這點“酒錢”相對于財政缺口是九牛一毛,葡萄酒收藏家沙瑟伊則寫信給奧朗德說,這些葡萄酒是“國家的遺產”,不該賣給全球的億萬富翁。
很多國家都有“國窖”
愛麗舍宮的酒窖,是1947年由時任總統奧里奧爾建造的。拱形的酒窖裝著防爆門,號稱是法國的“最高機密”之一,從不允許任何人進去參觀。珍藏的紅酒全部為法國釀造,外國酒被拒之門外。喜歡美酒的希拉克還在當巴黎市長時,就花費了200多萬歐元收藏葡萄酒,市政府酒窖的奢侈度在歐洲數一數二。當總統后,他更是購置大量名酒,還在1995年批準改造酒窖,增加恒溫恒濕設備。他喜歡就著好酒吃蝸牛,前總統密特朗曾驚嘆“真是個大肚漢!”希拉克卸任時,記者拍到他的行李中有裝滿葡萄酒的箱子。
其實,各國都有類似的“國窖”。日本的“國窖”在外務省,主要收藏法國葡萄酒,大部分是波爾多地區5大高級酒莊的佳釀,還有西班牙、美國等地的好酒。日本本土葡萄酒只有產于三梨縣的3種品牌才可獲收藏。招待國家領導人的紅酒價格約5萬日元,一般賓客喝的紅酒價格則只有約1000日元。
英國白金漢宮的酒窖有7個儲藏室,藏酒價值高達數百萬英鎊,每年要為約2萬名參加各種宴會的客人供酒。酒窖里安裝了一些冷水管道,將溫度保持在9至13攝氏度,既節能又有效。酒窖中收藏有1963年的豐塞卡香檳、南非的夏敦埃酒、新西蘭的蠔灣葡萄酒等好酒,不過大型招待會上多用澳大利亞、智利等國生產的葡萄酒或香檳,而一般招待會上待客的酒只值5英鎊。
美國白宮的酒窖堪稱歷史悠久。第三任總統杰弗遜是葡萄酒鑒賞家,曾以美國公使身份派駐法國,5年間遍游葡萄酒產區,每瓶品過的酒都寫下筆記,共記錄了200多種不同產區的葡萄酒。1801年他入主白宮后,立刻啟動建造可容納數萬瓶葡萄酒的地下酒窖,他每年花掉1/10的薪水買酒,其任內藏酒足可供5屆總統使用。后任總統中不少都愛喝酒。英文“游說”(lobbying)一詞,據說就源自愛喝酒的前總統格蘭特,說客們當年往往得去他享用白蘭地的大廳(lobby)才能找到他。前總統卡特有葡萄園,喜歡享用家族秘方自制的葡萄酒。不過如今,白宮酒窖的規模已小得多,只是在廚房旁邊有間房,能存放五六百瓶酒,而且,只有美國生產的葡萄酒才會被收藏。
喝什么酒有講究
白宮只收藏美國酒,這個規矩是約翰遜總統立的。1963年約翰遜當總統后,決定國宴只用美國葡萄酒。1968年,尼克松當了總統,他是個葡萄酒內行,尤其青睞法國的瑪歌。每次宴會,他自己喝昂貴的瑪歌,讓服務員給別的客人倒比較便宜的美國酒,還用紙巾蓋住酒瓶上的商標,不讓客人知道。不過,他倒是把美國葡萄酒帶到了中國。1972年他訪華,與周恩來總理同飲加利福尼亞州世釀伯格酒莊出的葡萄酒。而加州州長里根當總統后,加州葡萄酒才真正在白宮大放異彩。里根并不貪杯,但醫生建議他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從此他養成了喝加州葡萄酒的習慣。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訪問白宮,嘗到加州美酒后特意訂購了一箱喬丹酒莊1976年的葡萄酒;里根到訪白金漢宮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特意為他準備了加州葡萄酒。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也頗懂得以酒“公關”。喝啤酒還是葡萄酒,完全取決于他見的客人是什么身份。如果是藍領人士,就喝啤酒,白領人士則喝葡萄酒。他愛喝米勒淡啤酒,還在白宮自釀啤酒,其中一種“白宮蜂蜜啤酒”的原料蜂蜜來自第一夫人米歇爾的養蜂箱。曾有一次晚宴上,100多瓶白宮自釀啤酒被喝得精光,喝過的人贊不絕口。如今,美國經濟不景氣,高消費的風氣開始轉變,2009年,他在一次宴會上飲用了每瓶200多美元的納帕谷賽富酒園葡萄酒,引來輿論批評。后來英國首相卡梅倫到訪,國宴上的葡萄酒價格就不到100美元。
許多國家的國宴都傾向用本國酒,但如果本國酒的味道不合客人的口味,就會惹麻煩。2005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一次國宴上拿出數瓶珍藏多年的英國葡萄酒請客人品嘗。宴會一結束,時任瑞典首相佩爾松就沖進了洗手間。事后,佩爾松向時任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訴苦說,那些英國葡萄酒“難喝極了”,讓他“想吐”。貝盧斯科尼讓人送給佩爾松24瓶意大利產葡萄酒,還在記者面前大大咧咧地說:“佩爾松被峰會上喝的那些英國劣質葡萄酒弄慘了。因此我向他保證,我一定要送他一些我們國家的葡萄酒,讓他見識一下。今天早上,我已派人給他送去了24瓶意大利名產‘蘇維濃’紅葡萄酒,相信他喝了一定能恢復元氣。”這番話讓布萊爾丟了面子,他大為惱火,差點引發一場外交糾紛。
創下喝啤酒最快紀錄
俄羅斯人常說,不讓我喝伏特加,還不如讓我死了。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國酒,飲用它不僅能御寒,而且能顯示男子漢的氣概。
俄羅斯酒文化深厚,歷史上,彼得大帝可說是酒國之君,自己愛喝不說,犒賞得力部下,就是請他免費喝酒。后來的蘇聯領導人也好這一口。列寧年輕時,每餐必喝啤酒,與妻子一起吃晚飯時常喝紅酒。斯大林喜歡喝自釀的干葡萄酒,最愛喝一種叫“赫萬奇卡拉”的葡萄酒,還常把各種葡萄酒兌著喝。不過,他招待客人時總是讓他們多喝,自己只喝一點點,他愛看別人酩酊大醉的樣子。勃列日涅夫迷戀伏特加、白蘭地和葡萄酒,曾在紅場閱兵時在主席臺上偷偷喝酒。
俄羅斯聯邦的已故總統葉利欽,在當建筑工人時就迷上了伏特加,后來又喜歡上白蘭地。他酒量大,一次能喝1升伏特加,連總統專車上都時刻備著伏特加和下酒菜。每到一地,工作之余,他會去當地的酒廠和酒品商店。有一次,他專門訪問了亞美尼亞的埃里溫酒廠,對該廠的白蘭地贊不絕口。該廠有個傳統,貴賓可以獲得與自己體重相當的贈酒。身材健碩的葉利欽一下子拿了七八箱酒,樂不可支。
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上大學時就酒量驚人,曾用11秒喝下1.4升啤酒,當時曾在學校創下喝啤酒最快紀錄,并保持多年才被打破。澳大利亞女總理吉拉德也愛喝啤酒,2011年訪問紐約時,她酒癮犯了,到當地酒吧買了瓶啤酒,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加拿大前首相麥克唐納德嗜酒如命,常在議會開會時偷喝。有一次選舉辯論,他因喝多了,醉倒在講臺上。神奇的是,他清醒后居然還是贏了那場辯論。
酒杯里的政治
老百姓喝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領導人喝酒卻不那么簡單,酒杯中有政治。喝得好對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對國家有利,喝得不好會斷送了前程。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酒量也不錯,每天要喝8兩左右的清酒。但他的政府走入“末期”時,心中煩悶,整天獨自喝悶酒,手頭沒酒時,甚至會把供在神龕上的酒都拿下來喝掉。有一次,他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講時,突然舌頭打結、口齒不清,不得不當場拍了一下自己的右臉。很多人懷疑他患上了酒精依賴癥。
在許多政要的記憶中,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的形象有些粗魯,這與他貪杯有關系。1964年,他訪問美國時,宴席上服務生在他面前放了一杯藍色液體,是吃完鵪鶉后用來洗手的。赫魯曉夫以為是雞尾酒,很愜意地將杯子上的檸檬吃掉,準備“喝酒”。幸虧服務生眼尖,趕緊將杯子拿開,才沒鬧出笑話。
適量飲酒無問題,酗酒對身體有害,這是常識。但是,如果聯系到具體的條件和環境,飲酒的是與非很難說得清楚。蘇聯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滴酒不沾,還曾發起反酗酒運動,沒想到愛喝酒的俄羅斯人怨聲載道。最后,他不得不放棄禁酒令。談起這段往事,戈爾巴喬夫津津樂道,還講了個笑話:人們排起長隊買伏特加,有一個人忍受不了,便說要去克里姆林宮殺了戈爾巴喬夫。一個小時后他回來了,仍在排著長隊的人問,“你殺了他了?”那人答道:“殺他?那邊排的隊比這兒還長!”然而,同樣不太貪杯的普京,這個特點卻受到民眾肯定。一首名為《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的歌曲唱道:“我下定決心想要一個像普京這樣的人……一個像普京這樣不酗酒的人……”其實,普京雖不怎么喝伏特加,卻喜歡啤酒。早年在德國工作時,他喝當地啤酒,每天都要喝上4升,很快就“發福”,體重猛增了12公斤。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也曾聲稱自己從不飲酒,卻受到法國釀酒業界的批評:“想想法國紅酒的危機,總統至少也應作出一些努力,而他的言論卻只傳遞出負面消息。”他的繼任者奧朗德則聰明得多,他公開說:“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品嘗葡萄酒,是很好的享受。慶祝大喜事的時候,我會和家人一起喝完一整瓶上好的法國葡萄酒。”這話讓法國釀酒業界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