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俄羅斯政府副總理兼政府辦公廳主任蘇爾科夫忽然宣布辭職。一直以來,這位俄政府“三號人物”非常神秘,號稱“克里姆林宮的灰衣主教”,曾先后效力于3位總統,也是普京的愛將。他的下臺,是梅德韋杰夫內閣組建一年來最大的人事動蕩,震驚了俄羅斯朝野。
根據俄總統普京簽署的命令,蘇爾科夫出于“個人意愿”辭職。據俄媒體報道,蘇爾科夫辭職前一天,曾與普京發生爭執,普京批評他在某個問題上執行力不夠。而且那一天,普京剛剛簽署了禁止政府官員擁有國外銀行賬戶的法案。于是有人猜測,蘇爾科夫辭職,可能是撞在了普京高調反腐的槍口上。
普京高舉反腐大旗
腐敗,毫無疑問是普京去年3月重新當選總統后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2012年度全球腐敗指數報告中,俄羅斯排名第133位,甚至不如非洲國家塞拉利昂和尼日爾。在反映企業國外行賄可能性的2011年“行賄指數”排名中,俄羅斯在28個參與國家中墊底。尤其不讓人樂觀的是,俄政府官員腐敗的趨勢日趨加劇。內務部經濟安全和反腐敗總局公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俄官員當年平均每人受賄30萬盧布(1盧布約合0.2元人民幣),遠高于2010年的6.1萬盧布。俄偵查委員會莫斯科偵查總局局長雅科文科也透露,2012年,僅莫斯科一地就因腐敗損失11.5億盧布,追回的還不到1/4。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期間曾宣稱大力反腐,但成效不佳。在卸任總統時,梅德韋杰夫坦承,反腐敗行動成效不顯著:“要說一事無成太夸張,但就結果而言,只有少許成效。”
俄羅斯民眾對國內的腐敗盛行極為失望。2012年11月,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對46個俄聯邦自治區、邊疆區和共和國的1600名居民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5%的俄羅斯民眾認為本國腐敗程度極高。前不久,俄“新聞大陸”網站發起了一項名為“誰能幫助俄羅斯打擊腐敗”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民眾選擇“誰也不能”,5%的民眾選擇“國際法庭”,3%的民眾選擇“總統”,3%選擇“司法機構”,還有1%選擇“總理”和“國家杜馬(俄議會下院)”。
普京重任總統后,開始高調反腐,查處了一系列的腐敗案件。2012年9個月內,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為2.07萬起腐敗性質的案件立案,這比2011年全年還多7000起。同時,調查機構也收到3.36萬起腐敗行為的舉報。此外,還有許多政府高級官員落馬,如國防部部長謝爾久科夫因為牽涉腐敗被免職查辦;前農業部長、后曾擔任總統顧問的斯克雷尼克因為農業部下屬公司巨額資金流失被調查;普京的同班同學、聯邦資產管理機構負責人安納托利·斯捷爾秋克被逮捕,等等。這些人級別高,很多是“拔出蘿卜帶起泥”,涉及面甚廣。
為了從根子上管住腐敗,普京在2012年底的國情咨文中提出,在監督政府官員收入和財產的同時,開始監督這些官員、國有公司領導以及其家屬的收入及開支。普京的心腹、俄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高調宣示,反腐敗斗爭“必須果斷行動,不要顧及等級和頭銜”,“我們沒有不可以觸及的人”。
2012年,普京推出了新的反腐敗法律《審查公務員消費占收入比例法》。這項法律規定,政府官員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支出如果超過此前3年內收入總額,將面臨司法調查,相關財務信息將在政府網站公布并交給媒體,他們非法購置的財產將被法院凍結。在申報財產中弄虛作假的官員將被免職,甚至面臨刑事指控。
今年4月12日,俄羅斯政府網站公布了總統普京、總理梅德韋杰夫2012年的收入和家庭財產情況,公開名單還包括總統辦公廳成員、政府官員和聯邦委員會成員等。根據公開的官員家庭財產情況,總統普京2012年收入579萬盧布,名下有一處公寓、一塊地、一個車庫和三輛俄羅斯產汽車,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2012年收入為12.14萬盧布,名下無其他財產。總理梅德韋杰夫2012年收入580萬盧布,名下有一塊地,一處公寓和三輛蘇聯產高爾基汽車,其妻子斯維特蘭娜·梅德韋杰娃2012年沒有收入,名下有一輛大眾高爾夫汽車和兩個停車位。
全俄羅斯總計有超過500萬的公務員,有130萬人需按規定申報財產。2012年,根據總統辦公廳的統計,對21萬人進行了檢查,發現了1.6萬起違規事件,總共有322人因財產申報問題丟官。
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
普京這次簽署的《禁止國家官員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擁有海外資產法》,是他反腐鏈條中的一個環節。2012年12月,他提出的這一法案在俄杜馬通過了第一次審議。法案禁止政府官員擁有國外銀行賬戶和有價證券。除政府官員外,該禁令適用人群還包括擔任現職的法官、議員、軍人、檢察人員、內務部工作人員、市級行政長官,以及參與競選總統、州長、聯邦和地區杜馬議員、聯邦委員會議員候選人等。這些人除了不能在國外銀行開設賬戶儲存現金和貴重金屬,還不能擁有一切形式的外國金融產品,包括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以上人群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適用該法案。該法案雖然不禁止官員在國外擁有不動產,但要求他們必須進行申報并公開購買不動產的資金來源。通俗點說,就是在海外“房可以有,錢不能留”。
2013年2月12日,普京將這一法律草案遞交國家杜馬進行第二次審議。5月7日,法案正式簽署。按規定,從法案生效之日起3個月內,適用人群中擁有國外賬戶者必須關閉賬戶,擁有外國發行的有價證券者必須割讓,否則將被停職、免職或辭退。相關機構在總統授權下,可對適用人群中的任何人是否違法進行調查。“如果他們不信任自己國家的經濟,他們還待在這里干什么?”普京在國家電視臺和電臺直播節目中回答民眾提問時這樣解釋。
對于這項新法案,多數俄羅斯人表示支持。他們甚至建議采取更強硬的限制并對違規者實施更嚴厲的懲罰。全俄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63%的俄羅斯人認為,這項法案可有效打擊貪污腐敗,減少資本外逃。一些政界人士也認為,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資產是非常積極、正確的一步。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表示,俄共認為,打擊腐敗的措施要更有活力、更有內容、更果斷,俄共非常支持這個法案的簽署。
政治學家馬克西莫夫認為,這項法令如果能得到很好實施,將會發揮顯著作用。俄羅斯的腐敗普遍存在是事實,很多錢進入個人的口袋,然后又轉移到國外一個銀行賬戶里。新的法律出臺,有關機構就有可能監控賬戶,并對腐敗行為進行監督,這扼住了官員腐敗的渠道。政治學家列米佐夫則表示,這一法令在國家層面發出了要深入、系統反腐的信號。這樣一來,可以避免過去那種慣性思維,即將腐敗看成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災難”,人們對其無能為力。
不過,也有俄羅斯人表示,這項法案的初衷雖然好,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要切斷官員海外藏匿資產的通道并不容易,因為那些貪官總能找到方法繞過禁令。一些網民在網上發表言論認為,現在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法案沒有意義,受查處的只是替罪羊。有媒體甚至認為,大多數官員都能隱藏實際收入和財產,當局只不過在上演反腐戰的鬧劇。
導致民眾信心不足的一個原因,在于俄當局在執行反腐各項法案時力度不夠。俄羅斯從來不缺少各類反腐敗法令,從限制官員的海外資產到控制官員子女海外留學,甚至連官員的婚姻都有相應的法律約束,但官員腐敗還是沒有杜絕。因此,許多人對新近出臺的這項法令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持觀望態度。
也有人認為,這個法案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于俄羅斯司法腐敗問題能不能解決,這個根子上的問題解決不了,任何反腐法案都難以實施。學者尤拉索夫表示,俄司法機關的不獨立和檢察機關的脆弱,導致司法腐敗嚴重。權大于法的情況普遍存在,上級的電話往往就決定了一個判決。還有些法官在索賄、受賄,怎么指望他去公正審判其他腐敗官員?
“當局可能不再保護自己人了”
不管新法案未來如何,頒布實施后,它還是令不少政壇高官、議員慌了神。3個月時間有限,這些人面臨著要么放棄大量的海外財產,要么放棄政治權力的選擇。近來,俄議會上院已經有多位議員放棄議員資格,其中包括“統一俄羅斯黨”議員尼古拉·奧利尚斯基這樣的富豪。在國家杜馬,也連續有多名議員因各種指控離職,其中,議員道德委員會主席、政壇元老級人物別赫金的辭職,也是因為海外資產的曝光。
別赫金出生于1950年,20世紀末就進入杜馬,長期占據要職,是統俄黨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普京的長期支持者。今年2月12日,反對派領袖、以“網絡反腐”出名的納瓦內依在自己的博客中稱,別赫金的兒子阿列克謝2007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購買了一套價格超過54萬美元的海濱公寓,邁阿密當地政府網站上就有別赫金簽名的報稅資料和房產證。
納瓦內依公布的材料顯示,別赫金在2008年8月4日將該公寓的一半產權登記在自己名下,卻沒有在收入申報時依法報告這一信息。2012年4月4日,別赫金父子又在同一棟樓購買了總值約127萬美元的房產。2012年12月,別赫金把自己名下的房產產權贈送給兒子。納瓦內依認為,別赫金這是想隱瞞自己的房產所有權。他同時認定,別赫金的正常收入難以負擔如此豪宅。納瓦內依說,別赫金是俄杜馬議員職業操守規定的起草者,該規定要求議員必須如實申報自己的收入、財產和債務,但他明顯違反了“自己起草的規定”。
別赫金否認了這些材料的真實性,稱他本人沒有海外房產,但同時他承認,這些房產是他兒子的。今年2月12日,他讓副手代行道德委員會主席一職,直到調查結束。2月20日,他在杜馬例會上主動請辭,并表示:“現在網絡上有很多有爭議的材料,我自己沒有任何違法行為,但為了不讓這些無理指責給我們的政黨蒙上陰影,我將辭職。”他宣布,準備休假前往美國,以獲取其本人在美國沒有不動產的證據,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
海外媒體普遍認為,別赫金房產疑云被揭露并不是巧合。今年2月下旬,正好是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法案提交杜馬第二次審查的時候,納瓦內依的爆料引發了輿論對別赫金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的真正源頭可能就是普京,他就是要別赫金這樣的高官辭上一兩個,以顯示新一輪反腐是要動真格的。俄政治學家斯維亞杰科夫也有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別赫金辭職是“出現了一只白烏鴉”,因為俄羅斯以前很少有人因為丑聞而引咎辭職,別赫金開創了一個“先河”。俄政治技術中心副總裁馬卡爾金則認為,俄政壇精英們現在可能正處于“驚慌失措”的狀態,因為新的“游戲規則”讓他們捉摸不透。以前,只要你支持政府,服從領導,就不會有任何問題,誰管你財產在國內還是國外。現在情況略顯不同,“當局可能不再保護自己人了”。
副總理走得也不是時候
普京簽署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法案的第二天,俄副總理蘇爾科夫就辭職,自然也引起外界不少揣測。蘇爾科夫此前確實曾擁有海外資產,2012年12月,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法案在杜馬通過第一次審查后,蘇爾科夫曾逐步將海外資產轉移到國內。不過據媒體報道,蘇爾科夫雖然遵從了這項法令,但他對此并不贊同。
也有分析稱,導致蘇爾科夫去職的更直接原因,可能是他管理的斯科爾科沃創業基金會出了問題,俄總統新聞發言人后來對此予以否認,但許多人相信,蘇爾科夫辭職絕不僅僅是“與普京無法達成共識”那么簡單。
蘇爾科夫是俄政府履行總統令委員會負責人,同時負責管理政府所屬的斯科爾科沃創業基金會。2013年2月,該基金會因內部兩名高級官員涉嫌挪用80萬美元遭到調查;4月,又有人指認該基金會向國家杜馬成員伊利亞·波諾馬廖夫非法提供75萬美元。同樣在4月,俄偵查委員會對該基金會進行搜查,并以違規使用資金為名,對基金會副總裁別利秋科夫提起刑事訴訟。作為斯科爾科沃基金會管理者,蘇爾科夫多次公開維護基金會,指責有關方面的調查有損斯基金會聲譽。
當然,也有人認為,蘇爾科夫的辭職,根子上是因為普京和他多年來形成的互相信任度降低了,這里面有基金會涉嫌腐敗的因素,也有蘇爾科夫對禁止官員擁有海外賬戶態度不積極的因素,而這令高調反腐的普京無法容忍。
普京為什么反腐
對普京而言,這次大舉反腐,已經不僅僅是爭取民心的政治姿態,而是迫切的現實需求。目前,俄羅斯的經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俄經濟增速比預期還要低,資金外流加速。為了擺脫困境,實現經濟現代化,俄羅斯現在正想盡一切辦法招商引資。4月中旬,俄羅斯政府副總理舒瓦洛夫曾率領一個龐大的企業家代表團到中國招商,這是前所未有的舉動。之后,普京也借訪問德國之機率領大公司老總參加世界最大工業展——漢諾威工業展,并利用主賓國身份使勁吆喝,鼓勵德國企業家投資俄羅斯。
然而,想要吸引外國資本,本國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必須健全相關的投資法律,辦事程序透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今年4月2日公布的報告稱,腐敗仍是外國對俄投資的主要障礙。盡管俄2008年就成立了反腐委員會,但迄今取得的進展不大。因此,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就成為俄政府不得不下大氣力做的一件事情。
當然,也有評論認為,普京此次大舉反腐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彭博社最新發表的一篇社論對普京反腐的動機和效果表示懷疑。評論稱,如果普京意識不到自己方法的缺陷,那么反腐就會流于一陣風的運動。因為沒有一個官僚機構能夠有效地自我監督,只有非國有組織與舉報者積極參與,才能成功地遏制腐敗。但現在,普京似乎只想把自己塑造成俄唯一的反腐勇士,揭露不誠實的官員仍然是克里姆林宮的特權。這樣的偶像式反腐能走多遠,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