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他是國家的外交部長,站在國際舞臺之上展示著中國形象。30多年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北京知青,出生在皇城根下,對政治敏感,曾憂國憂民地苦苦思索,也曾與同窗好友結伴四處尋覓有特色的小飯館……
憑“氣質”選出的班長
3月,萬物復蘇的時節。1978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比以往要早,因為一群年輕人的到來讓北京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他們剛剛經歷過1977年冬天的高考,此時正懷揣著豪邁的激情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各高等學府。王毅就是其中一員,邁進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大門。這一年,他已經25歲,剛剛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度過了8年的青春時光。而當時外語學院招生,對考生年齡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過25歲,王毅差一點就與“外院”失之交臂。
“七七級”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生源復雜,在亞非語系日語專業招收的40多名學生中,工農兵各種身份都有,但大致分為3種類型,一種是剛中學畢業的,一種是靠自學考進來的,另一種則是外語學校畢業的。王毅被分到了由自學考生組成的日語二班。開學不久,他就被同學們一致推舉為班長。
2013年5月8日,當記者來到二外探訪時,這里已經“難尋舊貌”了。原來的亞非語系教學樓正對著學校北大門,如今成了綜合辦公樓;現在的日語系已搬進一棟新樓。陳燕生是王毅的大學同班同學,現在是二外的日語教授?;貞浧甬斈赀x舉班長的情形,他笑著說:“因為入學時間不長,所以大家彼此了解不多。但王毅個子高,人也顯得穩重,看起來就有班長的氣質。事實證明我們沒看走眼。”
沒過多久,王毅的特點就顯現出來,他低調沉穩,心思細膩,考慮周全。
“七七級”的另一個特點是學生年齡參差不齊,王毅所在的日語二班同學之間的年齡最大能差上七八歲。年齡上的差距難免讓彼此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但作為班長的王毅和每一位同學關系都很融洽,不僅如此,他還能做好同學間的溝通工作,處理好各種問題。
如今,這個班的學生已經畢業整整31年,但仍然保持著每年舉辦同學會的傳統。盡管工作日益繁忙,王毅每次都會盡量騰出時間參加。老同學們敘敘舊,聊聊生活近況,倒是很少提及工作上的事。拍照合影時,“班長”王毅必定還是將老師扶到中間,自己站在一旁以示尊重,謙和有禮一如當年。
“七七級”唯一入黨的學生
“組織能力強、善于思考、見解獨到、思想深刻”是陳燕生對王毅的評價。大二開始,王毅利用周六下午的課余時間,組織同學們辦起了讀書會。閱讀的書目不限,可以是剛被解禁的,也可以是古書、名著。每次1至2人發言,不僅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還要對所讀的書做出評價。大家暢所欲言,不同觀點碰撞,有時甚至針鋒相對?!巴跻悴粌H是讀書會的組織者,展開討論時,他又能提出問題,引導大家的思路?!标愌嗌f,“兩三年堅持下來,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們讀書的習慣,直到現在,如果哪一天沒看書就覺得缺了點什么。”
潘壽君教授曾經教過日語二班的課,王毅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他深有感觸,“每次上課之前,他們都已經把課本上的內容基本掌握了。王毅常常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討論。這讓剛留校任教的我感到壓力很大?!?/p>
“認真”是王毅給一位吳姓大學同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的認真表現在做任何事情上,不論大事還是小事”。日語班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小測驗,很多同學已經對“每日一考”習以為常,就算考不好也不放在心上,但王毅不然,“他會因為偶爾一次成績不理想而自責,然后加倍用功學習,下次考試成績一定就會上來?!?/p>
正是這股認真勁兒讓王毅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他先后發表了兩篇日語專業論文和一篇翻譯作品,其中一篇發表在國內知名的日語研究刊物《日語學習與研究》上。一般情況下,能在這本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都是些學者級的人?!耙粋€本科生能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這讓王毅在學校一鳴驚人。同學們都敬佩他的勤奮和努力?!标愌嗌鷮@件事依然記憶猶新。大學畢業時,王毅的功課成績幾乎門門第一。
經歷過“文革”的年輕人,深深體會到置身于大時代之中,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是如此的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他們關心時事,抒發己見,堅定地秉持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王毅也不例外。
1981年底,王毅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全新的身份——中國共產黨黨員。為此,學校專門召開全校范圍的入黨積極分子會議,王毅在會上做了發言。那時,學校對黨員的考核標準極為嚴格,成績優異、政治覺悟高是必備條件,還要在老師和同學中具有極高威信,“只要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就不能被批準。”當年,包括王毅在內,有3名同學成為候選人,但最后只有王毅一人順利通過了所有考評。據王毅當年的輔導員宋春林老師回憶:“他是‘七七’級第一個入黨,也是唯一一個入黨的學生。”
得知王毅當選外交部長后,宋春林第一時間給王毅發去了祝賀短信。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復:“謝謝老師。感謝你當年的培養,也請代我向認識的老師們專致我的問候。”落款是“學生王毅”。
在二外采訪時,還有同學向記者透露王毅一個鮮為人知的“愛好”——美食。周末,他常和幾個同窗好友結伴在北京城里四處尋找好吃的小飯館。“沒幾個人知道這個小秘密?!边@位同學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覺得很值得回味。
筆桿子過硬的外交官
在同學們看來,踏實勤奮、認真謹慎的王毅適合做一名學者,搞研究。但1982年大學畢業后,王毅卻與外交部結緣,進入亞洲司工作。
從此,王毅在仕途上順風順水,成為外交部提升極快的干部之一。2001年,王毅出任外交部副部長,從科員到副部長,他只用了19年的時間,所經歷的每個職位幾乎都創下了“外交部該職位最年輕的紀錄”。
在1996年到1998年期間,王毅在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讀在職碩士研究生,獲得世界經濟專業經濟學碩士學位。至今,研究中心的老師對他印象依然深刻,“他在學習上非??炭嗾J真,完成了所有課程,順利地畢業了”。之后,王毅又在外交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啟朋是他的導師。周教授透露:“他當部長助理的時候在外交學院讀博,論文研究方向是當代國際關系?!?/p>
在外交部,一些老干部對王毅的印象是: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能吸收借鑒學界的新理論、新觀點,勇于承擔責任并善于與媒體溝通。在王毅突出的個人能力中,“好文筆”是大家公認的。他對文學、歷史情有獨鐘,早在北大荒當知青時,王毅就利用業余時間讀了不少文史等方面的書,還在黑龍江的各大報刊上發表了一些作品。時隔30多年,王毅的同學雖已記不清當年高考的作文題目,但他們卻清楚地記得,王毅高考時的語文成績是班里的最高分。
王毅的這個特長和文字水平在外交部得到了充分發揮。上世紀80年代,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第一次訪問日本,當時王毅還是外交部亞洲司日本處的一個科員。其間,有一份報送胡耀邦的相關材料是由王毅起草的。看似一篇官樣文章,卻被王毅寫出了名堂。一般情況下,據說外交部送到胡耀邦手里的稿子,返回來時總會被他修改得“一片紅”。但王毅起草的這篇稿子,返回來時,胡耀邦只修改了兩處。這很少見。據知情者透露,胡耀邦還在這篇稿子上批示:“此稿寫得很好!”
王毅與外交還有另外一個緣分,他是知名外交家錢嘉東的女婿。錢嘉東曾任周恩來的外事秘書,后來擔任過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大使,現退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