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火熱上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中,男主角陳孝正有一句經典的話:我的人生是一座精確無比的建筑物,不能存在1厘米的誤差。這樣的人以洞若觀火的本事,未雨綢繆,能屈能伸,把日子過得妥妥帖帖,未曾有過常人的迷茫和彎路,讓人羨慕。
在我們身邊,有兩種成功的人:一種是經歷了各種失敗,汲取經驗教訓,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這個可以參考前陣熱播的宮廷劇主角甄嬛;而另一種是走一步看三步,步步為營,勝券在握,《致青春》的陳孝正就是典范。前者常有而后者不常有,但我還真遇上了這么一個,是我大學的校友阿仁。如今阿仁雖還算不上社會公認的成功人士,但在他27年的人生字典里,卻也沒有失敗二字。
本科時,他和我同在校宣傳部,我畢業后工作,他碩博連讀。這位理科生談不上是天才,家世普通,身高也只有1米7,但他卻能把一手只有70分的牌打到99分,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初進大學,阿仁就立志保研,并為此做了不少準備,比如說進入學生會。雖然第一學期拿了班級第一,但隨著專業課的增加,他發現自己無法一直保持前三的名次,保研存在風險。翻讀校規,阿仁發現“校優秀學生干部”可以彌補學分的落后;此外,在理科系男女比例失調、女生稀缺的情況下,阿仁進入學生會也可以說是另有所圖。
阿仁既不能寫也不能畫,在學生會宣傳部事務組謀得了一個職務。雖是不起眼的角色,阿仁也做得毫無怨言——頂著烈日從西校區跑到東校區擺展板,夾著寒風從北門跑到南門貼海報。而且,他還認了事務組組長為姐。當時我還小,不明白為什么阿仁會認不討人喜歡的組長當姐。
后面的事情就是理所當然了,因為表現出色,吃苦耐勞,團結友愛,“校優秀學生干部”花落其手,與此同時,部里的一位美女成了他的女友。
在愛情上,阿仁也有一套獨特的邏輯。比如他不會中午從西校區到東校區陪女友吃飯,但每天早中晚的電話卻很準時。每學期初,他都會拿著課程表,列出一份哪天幾時可以一同吃飯、自習的計劃表。在女友看來,他不夠貼心,但又找不出真正不好的破綻。這種超級理性的愛情觀,時時刻刻刺痛著女友,卻又讓女友有氣無處撒。
后來,阿仁留校碩博連讀,女友則去北京工作,兩人分手。聽說分手過程是他逼著女方提出的,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更有甚者,他連一個“對不起”也沒有,完全切斷了聯系,很快找了一個比他小5歲的大一新生。
此事做得夠絕。我們也曾問過阿仁為何要分手,他的回答很理性:北京是大都市,居大不易,我將來并不打算去,而且碩博連讀異地5年,風險太大,所以還不如重新洗牌。這就是阿仁,他會從成果導向來看,做自己認為最正確的決定。
前不久有事回學校,又見到阿仁。他的論文、工作、愛情都已經妥妥帖帖,就等畢業了。看著他,腦海里突然出現大一一起滑冰的情景。同樣是初次去滑冰場,我摔得一塌糊涂,他卻先在一旁觀摩他人,自己細細盤算出滑冰的技巧。最后,我沒有學會,他卻一跤沒摔,滑得如魚得水。
阿仁的理性,讓旁人又敬佩又害怕。敬佩他的目光長遠,害怕他的薄情寡義。所以畢業后,我跟他一直保持著距離,僅遠遠地看著。就像《致青春》看到最后,對陳孝正,也只能遠觀。
編輯|王晶晶 美編|苑立榮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