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愛爾蘭特約記者馬逸塵
猴子銅像喚起的記憶
4月7日,愛爾蘭科克市舉行了一場特殊典禮:戎裝軍人、二戰老兵和遠道而來的美國軍政要人,為一只活靈活現的猴子銅像揭幕。70年前的這一天,一架美軍戰機從北非戰場飛往德國前線,因燃油不足迫降在科克市。機上10名美國大兵和1只猴子被愛爾蘭人營救出來。這只猴子曾在北非叢林給盟軍當“向導”,本來要再赴前線,但當地人第一次見到猴子,請求將它留下來。不久猴子去世,愛爾蘭人以全套軍禮埋葬了它。
一直以來,很少有人注意到愛爾蘭在二戰中的角色,“猴子銅像”喚醒了人們的記憶——雖然宣稱“中立”,但愛爾蘭是美國飛往歐洲航線上的第一站,有特殊的戰略位置,對盟軍意義重大。而且,愛爾蘭和美國存在天然的“血親”關系,如今,愛爾蘭本土人口只有400多萬,美國的愛爾蘭裔卻有800多萬,許多美國政要都有愛爾蘭血統,包括奧巴馬總統。
駐瑞典特派記者商璐
小瓶子,大環保
在瑞典的加油站或超市,經常看到有人將各種瓶子、易拉罐插到一個“大肚子”機器的“嘴”里,等機器吐出一張小票,然后拿著它去收銀臺換2.5克朗現金(1克朗約合0.9元人民幣)。這就是北歐流行的“空瓶回收”。人們在買飲料時,必須先付0.5至2克朗的押金;喝完后,如果找不到回收機,也可以直接到加油站或超市收銀員那兒登記,并兌換現金。如今,瑞典的空瓶回收率達到88%,距政府確定的90%的目標只差一步。
在瑞典這樣的高消費國家,兩三克朗算不上什么。人們愿意這樣做,首先是為了有美好的生活環境,其次也能教育孩子,環保是掙到零花錢的有趣途徑。
駐法國特約記者陳瀟瀟
巴黎的“危險地圖”
近期,在巴黎發生多起針對華人的搶劫與盜竊事件,讓不少中國游客覺得“浪漫之都”變成了“危險之城”。法國媒體整理出一張“危險地圖”,案件高發區域有二:一是市區北部,包括主要旅游景點、歌劇院、奢侈品店的周邊;二是環城區域,相當于中國的城郊,其中,被稱為“虎穴”的93省圣丹尼市最為危險。
巴黎警力薄弱,而且近年來外國移民增多,不少移民難以融入巴黎社會,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常常聚集在一起滋事。這些都是危險地區形成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游客的現金消費習慣已經舉世聞名,法國的小偷大盜自然瞄準了帶著大把現金到巴黎購物的中國人。
環球人物
日本男人不想升職
說起日本男性的形象,離不開勤奮上進。但富山縣經營者協會的調查讓人跌破眼鏡。“請問你對提拔關心嗎?”31.2%的男性受訪者回答“不”。“請問您想當社長嗎?”只有8.8%的男性受訪者回答“是”。相反,贊同家庭、私生活與工作一樣重要的男士,高達53.5%,是贊成人數最多的一項。為什么對升職沒興趣?日本男人的理由五花八門,“會變得很忙”、“精神壓力太大”、“晉升又不一定快樂”……
近年來,由于物質豐富,生活環境優越,很多日本年輕人安于現狀,成了待在家里吃喝玩樂的“御宅族”。即使上班,也不思進取。年輕一代的散漫享樂,成了日本面臨的深刻社會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