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一小袋褐色的茶膏倒進杯子里,或泡或煮1分鐘,茶膏就會迅速溶化。茶湯呈琥珀色,細啜幾口,有種道不盡的甘醇舒暢,感覺洗去了一身疲倦,進入心靜如水、物我兩忘的境界。
在4月初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第一次喝到貢潤祥普洱茶膏。從2012年開始,它即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唯一的指定茶禮。在博鰲會議中心,記者遇到了云南貢潤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斌。一談到普洱茶膏,談到其歷史文化,王大斌的話就特別多:“無論你提的問題多尖銳,我都樂意回答,因為貢潤祥的普洱茶膏是名副其實的‘茶中黃金’、‘帝王茶飲’,經得起任何形式的質疑。”
失傳的文化遺產
對于熟悉了茶葉的現代人來說,茶膏可能很陌生。從歷史上看,它沒能像阿膠、云南白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樣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今天反而成了普通人眼中的稀罕物。2004年,魯迅之子周海嬰將父親保存的3克普洱茶膏拿出來拍賣,最終以1.2萬元的價格被人買走。當時這一事件產生了轟動效應,也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茶膏的悠久歷史。
根據古籍記載,茶興于唐,而盛于宋。公元780年,被譽為茶圣的陸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關于茶的專著——《茶經》正式刻印,其中提到了茶膏的概念。陸羽認為,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皺”,這是唐代鑒別好茶的一條標準。
在陸羽去世100多年后,茶膏一詞悄然出現。據吳任臣《十國春秋》記載,早在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進獻,“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就是說,茶膏外部用金絲裝扮,又是貢品,顯示其貴重;數量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葉以多少擔計算。這是茶膏的名稱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史書中。
這種茶膏其實就是土法制作的云南普洱茶膏。熬膏的方法很快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所接受。宋代之后,普洱茶膏又有新發展,并在清朝達到鼎盛。清宮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們在借鑒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工藝的基礎上,對普洱茶采取了一套近似現在中藥沖劑所采用的低溫萃取、低溫干燥的方法,創造出一種新的“壓榨制膏”工藝。從那時開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正式確立。但是,由于清朝宮廷制作工藝復雜,民間無法復制,在清朝滅亡后,這一宮廷茶膏制作工藝逐漸失傳。
由“宮廷普洱茶膏”而來
盡管古老工藝看不到了,但一些清宮中的茶膏珍品還是散落到民間。上述周海嬰拍賣的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有心的人仍可從宮廷文字中一窺究竟。于是,2002年前后,國內開始有企業涉足普洱茶膏制作。
2003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大斌在昆明一家茶館里認識了房地產企業家張光輝。“我們都愛喝普洱,脾氣秉性也合得來,于是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王大斌告訴記者。
有一次,張光輝偶爾喝到了普洱茶膏沏的茶,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想涉足制作領域。在做了一番市場調研后,張光輝與王大斌開始聯手進軍普洱茶市場。“別人可以做,我們也可以,而且要做到最好。”兩人決定不惜重金研發宮廷普洱茶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現代工藝創新,普洱茶膏項目組應運而生。
為了找到最好的普洱茶產地,張光輝、王大斌與科研人員們跑遍了云南的60多個山頭,終于選定了勐(音同猛)海、普洱兩大茶區古茶山的1萬多畝有機茶園供應普洱茶膏原料。項目組還根據清代御茶房文獻,提出采用常溫仿生浸提工藝制作茶膏。“經過70多次試驗,最終選擇以純凈水為介質的常溫仿生浸提工藝,并獲得成功。2005年4月27日,我們的第一塊普洱茶膏試制成功。”這個日子至今被王大斌銘記于心。
2007年春,張光輝正式進軍普洱茶市場。云南貢潤茶葉有限公司(下稱貢潤)開張營業,張光輝任董事長,王大斌任總經理。為了體現普洱茶膏的珍稀品質,公司注冊了“貢潤祥”作為產品商標。
兩年后,“貢潤祥普洱茶膏”正式投放市場,其生產標準被中國質監部門批準,并作為普洱茶膏的標準規范。這一年,貢潤旗下世界首個普洱茶膏專賣店——“貢潤祥茶膏”在云南昆明掛牌營業,其產品成為云南首家獲得普洱茶膏QS質量認證的企業。
讓茶膏成為高端飲品的代名詞
“普洱茶膏就是茶飲品中的拉菲,其市場定位為高端奢侈品。”王大斌對自己產品的市場定位非常明確。為什么普洱茶從茶葉變成茶膏就一下子身價倍增?其中是否有炒作的成分?對于這樣的問題,王大斌顯然早有準備,他介紹說,茶膏與茶葉不同。茶膏復雜的工藝汲取了宮廷普洱茶的精華,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因此,茶膏最早的作用是藥用,包括降脂、降壓等。
“普洱茶膏的營養成分是普洱茶的5到8倍。每1000公斤的普洱茶葉只能生產出5公斤的普洱茶膏,所以普洱茶膏是濃縮的精華。同時,通過納米級的工藝,充分剔除了對人類有害的重金屬、農藥分子以及超標的氟離子等物質,從而更加安全和健康。因此,普洱茶膏的口感非常純正,沒有普洱茶的土腥味,而茶香更為純粹、更為國際化。”王大斌對記者解釋。
2007年—2009年,正值普洱茶被資本瘋狂炒作后回歸理性的幾年,王大斌等人選擇在此期間進軍普洱茶市場,顯然有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自信。
“我們研發花了將近1000萬元,現在仍在進行中。我們要做的是金字塔的最頂尖產品。這也是貢潤祥能脫穎而出,成為普洱茶膏標準規范的主要原因。”
但是,古老的普洱茶膏是否與人們已經形成的喝茶習慣背道而馳?“現在人們生活節奏非常快,我相信身處大城市的年輕人很少會去沖水洗茶、泡茶,然后悠閑聊天,他們更多的是忙于擠地鐵、上班;上點年紀的中產階級則大多處于事業發展期,基本上是忙于處理各種事情。普洱茶膏的便捷和營養正是現代人的首選。”
對于高成本、高價格的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王大斌顯得毫不擔心:“都是礦泉水,依云和康師傅各有各的市場,不同消費者有不同的選擇。再比如紅酒,有50元一瓶的,也有好幾萬元一瓶的拉菲。這是品質不同造成的,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
在王大斌看來,如果不計品質,只考慮成本,可以有很多方法拉低價格,比如降低對工藝的要求,降低對茶原料的要求等。但是消費者需要好品質,而不是低價格低品質的東西。
目前,貢潤祥已先后在北京、山東、河南及昆明等地成立多家分公司,并在北京、上海、武漢、大連、無錫等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和高端商場開設了100余家專賣店和2000多個專柜。“未來3 年內,我們要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開設600家高端普洱茶膏直營店,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貢潤祥茶膏將會成為高端飲品的代名詞。”王大斌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