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花都”之稱的法國首都巴黎,最華麗的辦公室不屬于總統,也不屬于總理,而屬于市長。它位于巴黎市政廳的轉角處,面積155平方米,以橡木鑲板、古董家具、華美的吊燈和當代藝術品進行裝飾。一年以后,通過選舉而入主這個辦公室的,很可能將是一位女性。目前,左翼的社會黨陣營現任副市長伊達爾戈已被確定為候選人,右翼政黨的候選人將在今年5月的初選后產生,主要的競爭也將在兩位女性之間進行。

奧朗德的“緋聞女友”
社會黨市長候選人伊達爾戈現年54歲。她五官清秀,風姿綽約。喜歡她的人說她“外表柔弱,意志堅定”,是“戴著天鵝絨手套的鐵腕人物”,政敵則譏諷她“令人討厭,愛搞黨派關系,目中無人”。
1959年6月19日,伊達爾戈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海濱城市圣費爾南多。她的祖父是西班牙社會黨人,上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帶著妻子和4個孩子來到法國避難。祖父后來又帶著家人重返故鄉,祖母死于旅途中,祖父則被西班牙當局判處死刑,后改判無期徒刑。伊達爾戈的父親由親戚撫養長大,上世紀50年代末期,他結婚并生下了女兒伊達爾戈和瑪利亞。為了謀生,他再次移民法國。1961年,全家在法國第三大城市里昂安頓下來。
伊達爾戈在里昂的廉租房長大。在家時父母說西班牙語,她和姐姐之間則說法語。如今,年事已高的父母回到了西班牙養老,瑪利亞則在美國洛杉磯經商。伊達爾戈23歲時以優異成績考上公務員,25歲到巴黎工作,定居在第十五區,成為“新巴黎人”。她曾經在勞工部和司法部當過顧問,與社會黨大佬們私交甚好,特別是與現任總統奧朗德關系密切。社交網站“推特”上曾流傳一則緋聞,稱奧朗德曾與伊達爾戈相戀,她在1988年誕下一名私生子。伊達爾戈對此大為不滿,并強烈地予以否認。她的律師則致信“推特”網站,要求禁止有關信息的傳播。
伊達爾戈在黨內頗受器重。早在2009年,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就表示,伊達爾戈深得自己信任,具有“做巴黎市長的一切優秀品質”。不久前,伊達爾戈出版了新書《我為巴黎的奮斗》,回顧了巴黎市政府的社會黨班子10多年來的工作,也列出了自己的施政綱領。她主張繼續建造福利住房,為年輕人和中產階級提供租賃房,將巴黎建成“數字科技的大都會”,“在任何地點都可無線上網”。
薩科齊重用的兩位女性
在右翼方面,第一大黨人民運動聯盟的市長候選人尚未確定,但熱門人選莫里澤志在必得。莫里澤今年39歲,有著波蘭血統,20歲時畢業于法國精英學府巴黎高科,后在海軍服役。她是薩科齊提拔的一批年輕官員中比較成功的一位,當過環境部長和交通部長。當部長期間,她還生育了兩個孩子。
莫里澤在巴黎土生土長,有著典型的巴黎女郎風韻,長發飄飄,身材苗條,喜歡穿黑白灰三色的衣服,顯得很“酷”,用“穿普拉達的時尚女魔頭”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不過,她鐘情魯布托紅底鞋和愛馬仕品牌,每次曝光都像是一場個人時裝秀。在仇富情緒越來越嚴重的法國,她被貼上“高高在上、不懂民生”的標簽。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她接受采訪時,將1.7歐元的巴黎地鐵票價說成4歐元,受到民眾批評。她雖然有主見,處理問題比較到位,但有時候缺少溫情,因而受到詬病。她自己則不為所動,指出,“對于政客來說,選舉就是斗牛的紅布。你別無選擇,只有勇往直前。”
2012年總統大選時,她擔任薩科齊的發言人,但在那場選舉中薩科齊敗北,讓她很不開心。這次如能代表右翼政黨競選市長,也是一個“復仇”機會。不過,莫里澤若想勝出,先要打敗黨內對手達蒂。48歲的達蒂容貌清秀,性格潑辣。她出身貧寒,父親是移民法國的摩洛哥石匠,自己年輕時為籌集大學學費,曾挨家挨戶推銷化妝品、給護士當助手,嘗盡社會底層的酸甜苦辣。從政后,她為了打動薩科齊、進入他的核心圈子,曾3次寫信給他,毛遂自薦當他的顧問。2007年,她成為薩科齊首度競選總統時的發言人,后擔任司法部長。2009年,她誕下一女,卻拒絕透露孩子的父親是誰,引來外界猜測,連薩科齊也被牽扯在內。如今,她是歐洲議員和巴黎七區區長。在黨內民調中,她的支持率遠不如莫里澤,被媒體調侃為“局外人”,勝算不大,參選是為了選舉后的權力分配爭取談判資本。5月29日到6月3日,右翼政黨將進行第一輪選舉,屆時誰會勝出就可知曉。
其實,右翼還有4名男性候選人,但與女性參選人相比,他們在政界毫無名氣,幾乎成為“陪襯”。而在中間派的候選人中,確定參選的有“民主運動”二號人物德薩荷奈茲。她參選是為了增加曝光度,爭取與左翼政黨聯盟談判時的砝碼。而綠黨和中間黨派“獨立民主聯盟”的候選人,法國媒體猜測也將以女性為主,現任住房部長杜弗洛以及塞內加爾后裔、曾任薩科齊政府負責人權和體育的政府秘書亞德是熱門人選。
女郎們的戰爭
“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虛虛實實,以退為進,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來全有。”錢鐘書《圍城》里的這段話,仿佛是巴黎這場“女人戰爭”的寫照。3月30日,《巴黎人報》發布的民調數據顯示,伊達爾戈和莫里澤的支持率只相差一兩個百分點。這在偏左的巴黎,顯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巴黎的左翼傾向根深蒂固。上世紀60年代末,塞納河左岸先鋒派的知識分子云集,洋溢著浪漫而激進的情懷。2012年,左翼總統奧朗德在巴黎拿下了56%的選票。左翼市長德拉諾埃是公開的同性戀者,卻執掌巴黎長達12年。不過,莫里澤雖屬右翼,但“政治身份模糊”。 她為人熱情,倡導環保,講究生活情調。在費加羅雜志上刊登的大幅宣傳照,采用了她在公園長椅上閱讀的照片,看起來是一個典型左翼自由派人士,而不像一個傳統右翼政客。她的這個特點在與左翼對擂時,倒能夠吸引左翼選民。
經營形象,攻擊對方,這是政客們參選的老路,女人們也不例外。達蒂說“巴黎值得擁有”,莫里澤則表示,參選“出于理性,出于內心,出于熱情”。兩人都強調巴黎不是通往更高權力的墊腳石,但在外人看來,市長寶座是她們通往愛麗舍宮的捷徑。希拉克在巴黎市長任期內被選為總統,現任市長德拉諾埃在社會黨內很有影響。莫里澤的終極目標是2016年黨內總統候選人。
競選尚未正式開始,“罵戰”已持續升溫。3月8日,莫里澤指責伊達爾戈以任命而非競選方式贏得候選人資格,不夠光明磊落。伊達爾戈的親信則嘲諷莫里澤有“遺老般的思想”。隨后,莫里澤又在媒體上批評伊達爾戈,指責她去年因市政府城市規劃工作室隱瞞工作不報而被判兩萬歐元罰金。后者在最短時間內給予反擊,第二天律師信便發布到網上,說伊達爾戈“不能容忍自己的廉潔受到指責”,威脅要訴諸法律。
目前,法國各家媒體不吝筆墨,高調報道這場“玫瑰戰爭”。但對這幾個女人的“一臺戲”,也有人潑冷水。法國知名專欄作家載摩爾說:“她們全都宣揚同一種理念,全都摩登、寬容、激進、女權、環保、反種族歧視。她們全部反對‘國民陣線’和民粹主義,全都積極支持歐洲的合作,主張多元化。”不過,整體來看,法國女性擁有選舉權還不到70年,女性參政程度不高,有些政黨甚至不愿提名女候選人。這場市長之爭,無疑提高了女性在政壇的參與度。正如法新社評論所說,幾百年來第一次有數位女士為爭當巴黎市長發出響亮宣言,這是法國社會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