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小心就失禮了”
倫敦、香港、成都,梁耀漢從出生到現在,不斷面臨不同文化習俗的挑戰。他出生在英國,兩歲后隨父母回到香港地區,10歲之后再次到英國生活。而再一次回到中國,是一年多前來到成都。每到一處,梁耀漢都得從頭學習當地的習俗和禮儀。
禮儀這事兒可大可小,因為如果永遠不打算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那“躲進小樓成一統”也沒人管得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如是而已。不過,如果想要很好地融入當地文化,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絆一跤。
梁耀漢非常清晰地記得在英國念書時一個很要好的同學邀請他到家里做客,他自以為在禮儀方面表現很好,回家后還發短信給同學道謝。但意外的是,梁耀漢第二次再去這位同學家時,同學的父母就變得不冷不熱的了。他覥著臉問同學,才知道受邀到英國人家里做客,回頭一定要親手寫信給主人,表達謝意——注意,是親手寫。
“在英國,老一輩人特別講究傳統。如果你表現失當,在他們看來就很失禮。直到現在,很多英國老人依然恪守傳統禮儀,比如吃飯時如果要說話,一定要放下刀叉,且嘴里不能殘留食物。”梁耀漢接著說,類似的禮儀有很多,比如用餐間隙,手不能放在餐桌上,要放在自己的雙腿上。也許一不小心就失禮了,會讓自己給人的印象分銳減。
“我們談論文化差異,除了先搞清楚中國文化跟其他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要讓不同文化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在建立起相互了解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對方。”梁耀漢說,陌生人之間,偶有失禮,對方頂多也就白你一眼,或者背后說點小話,但涉及到商業洽談,這些細節嚴重到可以讓一項合作流產。“留學不是換個地方學習”
在英國上學時,梁耀漢留意到身邊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存在嚴重的社交障礙,無法跟當地的同學融到一起。他經常幫助周圍的中國留學生學習英國禮儀,去融入當地文化。他在學校時連續多年被選為全校學生代表,這給了他很多幫助同學的便利。
工作多年后,受英國普蕾斯帝邀請負責中國的市場開拓時,梁耀漢放棄了自己在英國創辦的已經有起色的公司。他說自己的成長背景,對做這個工作有很多幫助,而這里面,多少夾雜些個人使命感。“能夠到國外留學的中國孩子,大多家庭條件都是不錯的。父母把他們送到國外,希望他們學東西。結果他們到了國外,只跟中國留學生或華僑在一起學習和生活。我想留學不應該只是換個地方學習,而是要去了解當地文化,了解當地人的處事方式。”梁耀漢說。
現在自己做留學服務,梁耀漢堅持把“文化交流”放在首位。“有的中國孩子去國外留學,結果學校有七八成都是中國孩子。我們做留學,除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匹配,我們也絕不會把孩子送到中國學生比例超過10%的學校。”
此外,梁耀漢主持的普蕾斯帝教育咨詢還不定期舉辦“游學”活動,帶中國學生到英國一些獨立學校體驗。他們還是中國第一家跟曼聯足球學校合作的教育機構,可以安排有天賦的中國孩子到曼聯足球學校交流學習。每次“游學”,每兩個中國學生還會有1個英國同齡學生陪伴。
而普蕾斯帝教育咨詢跟前英國皇室管家亞歷山德拉-梅瑟維創辦的The English Manner深度合作,則給了他們在禮儀培訓方面更多資源。亞歷山德拉-梅瑟維曾經到迪拜給他們的七星級酒店主持禮儀培訓。她的皇室資源也帶來了更多體驗英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處事規則練習
2002年在英國大學畢業時,梁耀漢以在英國相對較低的待遇進入一家公司,半年之后他的薪水幾乎就翻了一番。很快梁耀漢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做商業和技術咨詢。7年后梁耀漢在英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依然做商業信息和技術咨詢方面的業務。在接到英國普蕾斯帝教育咨詢邀請時,他來到了中國成都。
其實在梁耀漢接觸的很多外籍朋友中,不少人想到中國做生意,但是他們不了解中國文化,沒有足夠的底氣進入這個市場。這是一個處事規則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當地人的處事規則,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推進。梁耀漢在英國,感受到英國人做事的兩個特點——規劃性強、準時。“英國人做事規劃性強到什么程度?他們可能現在最遠已經敲定了2016年的某些活動。到時候就是按照現在的規劃嚴格執行。準時則是另一個基本準則,開會或者約訪,他們基本上都會提前15分鐘到場。”
來到成都后,梁耀漢一直忙碌于工作,雖然公司發展勢頭很不錯,但他還有很多想法和項目沒有付諸實施,所以,短時間內梁耀漢都還有得忙。他渴望有一天把公司的事情理順,稍稍解放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