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乘客或出租車司機被對方爽約后,這款新開發出的保險能讓其獲得一個起步價的賠償。
新鮮險種“真面目”
去年“雙十一”,華泰財險財險與淘寶保險合作推出退貨運費險,當日保費收入超過千萬,華泰財險初嘗互聯網金融的甜頭。而在近日,華泰財險對外透露,與支付寶聯合推出“打車應用爽約險”,吸引了業界的關注。
打車應用領域較為出名的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這兩款打車應用都是智能打車軟件,雖然創始人不同,但主要功能大致相同。這兩款軟件都分為司機客戶端和乘客客戶端,乘客在手機上發布乘車信息,直接和“搶單”師傅聯系,提高打車效率。本刊記者從網上了解到,不少網友都把這個打車應用封為打車神器。
目前,嘀嘀打車市場份額占近60%,已占據北京市場,并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投資。而快的打車在擁有阿里的贊助與投資后,現有主要市場是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同時,快的打車正在布局北方市場,展開了與嘀嘀打車正面交鋒的架勢。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打車應用固然提高了打車效率,但它在被封為神器之后,卻遭到了部分用戶的“吐槽”。乘客通過軟件打車后,這期間,乘客、司機碰上了空車和新乘客,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單方面的爽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此款打車軟件用戶體驗不佳,很大原因在于爽約現象嚴重。
阿里做為投資方,目睹這一情況,毫不猶豫向保險行業伸出橄欖枝,打車應用爽約險應運而生。當乘客和出租車司機被對方爽約后,這款新開發出的保險,能讓其獲得一個起步價的賠償。
為解決打車爽約這一現象,阿里同時和三家保險集團的財險公司談,華泰財險最早拿出了方案。在此之前,華泰財險曾經與淘寶保險有過合作,初涉電商之道。有關業內人士稱,華泰財險此次開拓市場的速度是因為之前“甜頭”的驅使。
盈利模式模糊不清
“快的打車”目前用戶近30萬,覆蓋近3萬司機,每日成交2萬單。有段時間,創始人陳偉星,有過向用戶收費的想法,但用戶急劇下降。搶占市場、培育用戶,成了“快的打車”的發展戰略。
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阿里和華泰財險的合作內容之一,是承諾至少今年內替用戶墊付打車保險的保費。
任何險種在上市之前,都會接受風險考驗。華泰財險在預估風險成本的同時,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此外,這一險種的另一潛在危險在于新政的實行。7月1日,《北京市出租汽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要求手機電召服務運營商應用軟件,須經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獲得授權許可,接入行業統一電召服務平臺。應用軟件涉及的電召服務收費,須符合北京市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收費標準。
本刊記者了解到,快的打車參加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無論是否被“招安”,華泰財險和阿里仍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兩大威脅成為利潤的“攔路虎”,業內流傳打車應用盈利模式含糊不清的說法。
而華泰財險財險相關媒體發言人對外透露,華泰財險的確參與了支付寶“打車應用爽約險”的開發,目前該業務正在測試階段,離正式推出這項業務尚有一段時日。
打車應用爽約險雖然還在研發階段,但是華泰財險卻合理推算出了這款保險的潛在威脅。華泰財險相關人士說,任何險種在上市之前,投保人對險種都會經歷一個接觸期和認識期,這個時期內,保險的銷售情況肯定不會樂觀,但是為了后期的市場開拓,前期的風險必須承擔。這一險種的另一潛在威脅在于,自從打車應用,尤其是加價服務推出后,不少城市行業主管部門公開表示要嚴查加價行為,并宣稱要整治規范手機電召出租車服務行業。
移動應用領域內,用戶規模逐漸擴大,第三方支付、保險公司都陷入搶灘圈地之戰,盈利模式似乎并不在現階段考慮范圍內。這意味著,目前給投資方的盈利方案在短期內或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