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大老爺們居然在頤和園的公共空間里當眾小便!這種丟人現眼的舉止不要說令外國游客搖頭,連我們自己也看不過眼。
有這么一則歷史故事:有位書家的字大家很喜歡,在自家大門外面貼什么人家揭走什么。有一次貼了“不可隨處小便”——可見從前的此類現象比現在嚴重得多,在人家大門外就開干了。書家以為這些不能登堂入室的字該不會有人要了,但還是不翼而飛。當他再看到這幾個字,已經被人家顛倒次序重新裝裱了一回,道是“小處不可隨便”,不僅與低俗無涉,而且還非常富有哲理。應當承認,如今“隨處小便”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頤和園里的那些漢子究竟是中了什么邪,還有待媒體的后續報道。但“小處隨便”亦即行為不文明的人仍然比比皆是,“隨處小便”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小處乃相對而言,前一陣子公共場所嚴厲禁煙,這一陣子對行人亂過馬路嚴厲處罰,針對的都是“小處隨便”的人。然“小處隨便”,大處亦未必能嚴謹,這個邏輯關系基本上是成立的。“不灑掃一庭何以掃天下”,說的也正是這層道理。在公共場合仍然吞云吐霧,自己愜意了,周圍的人要受二手煙的毒害;連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基本意識都沒有,法制素養云云不是奢談嗎?
(人民日報10 美編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