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族企業主多為“50后”、“60后”,目前已基本進入55歲~70歲。而企業由家族繼承人擔任“掌門”的比重僅為1.42%,這充分表明目前中國富裕家族仍多為“第一代”掌控,還處于富裕家族的“1.0時代”。當一代“掌門人”漸入花甲,家族財富的管理與傳承問題便撲面而來。
“近30年來,很多人開始有錢,而近10年來,很多人開始非常有錢。”對于中國富豪的崛起,有人曾這么調侃。
在過去數年,中國GDP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近年來全球經濟下滑,中國依然保持了8%的增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人預測未來三年的高凈值人士和超高凈值人士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左右。而到了2015年,高凈值人士人數將達到近200萬。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富豪面臨的問題也開始集中爆發:最早的“富一代”已面臨退休,“富二代”開始登臺。在家族企業傳承過程中,子女爭產、創業兄弟不和、患難夫妻反目等各式豪門恩怨開始頻繁上演,甚至影響了企業的命運。
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人民幣的超高凈值人士人群由于財富分布更為復雜和分散,對系統風險的抵御能力更強,因此反而對金融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擔憂略低。
但上述人群認為個人和家庭風險具有一定不可預見性,因此對婚姻和個人健康風險的關注度相對更為突出。而這些,正是家族財富管理所關心的范疇。家族財富管理理念與制度建設在中國開始出現抬頭之勢,吸引了不少機構紛紛試水“家族財富管理業務”。
門檻:資產量5億人民幣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目前能夠稱得上財富家族的,必須是資產量至少在5億人民幣以上,可投資金額在5000萬人民幣以上。而根據恒久財富董事長兼總經理許苓介紹,國際上通常的標準,財富家族資產量必須達5億美元以上,可投資資產在500萬美元以上。
在家族財富管理領域,發達國家已經做得比較成熟。猶如《家族財富》一書中提出,國外的家族財富管理不僅關注財富長久傳承,同時也關注家族文化的傳承。
國外成熟家族財富大多是硬結構的參與,法律結構、稅務結構,遺產傳承結構等相對而言比較完備。也就是說除了資產的規劃(保值增值)、子女的教育等重要的內容,他們還特別注意構建“堅實的結構”,以保障家族財富和文化的長久。其中投資策略、法律顧問、稅務籌劃等是重要的實現手段。由于家族財富管理業務在中國處于起步階段,僅以相關法律條文為例,美國有三萬多條法律,而中國只有280條。因此,中國的家族財富管理各方面都處于初始形態。
在采訪多家涉及家族財富管理業務的機構時,記者發現,目前家族財富管理的種類還比較單一,不外乎四種:資產的規劃(保值增值)、子女教育和傳承、生活品質和健康管理。
“1.0時代”
在中國能夠達到家族企業門檻的,大部分是企業家。財富家族與企業不能分離,這在世界上很少見。根據相關數據的介紹,中國家族企業主大部分集中于“50后”、“60后”,目前已經基本進入55歲~70歲,其中60%~71.6%為私營企業主;而由家族繼承人“掌門”的比重僅為1.42%,這充分表明目前中國富裕家族仍多為“第一代”掌控,也就是處于富裕家族的“1.0時代”。
北京某投資管理中心機構業務部負責人介紹,巨額財富積累背后鮮明的時代特色,決定了中國家族企業財富人群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基于歷史原因,第一代家族企業主都是從改革開放開始創業,他們努力拼搏、自力更生,但很少涉及到金融行業,只是把金融行業當成非主流業務。”某首席培訓師介紹,大部分一代企業家都是傳統行業出生。
也正因此,在第一代企業家看來,由于國內競爭環境的惡劣,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競爭壓力較大,使得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都專注于企業經營,考慮如何做大做強。而較少專注到家庭理財上。
發達國家的富裕家族顯然已走過了這一階段。國外的家族財富管理客戶(以下簡稱為家族客戶)由于處在較為穩定的經濟環境中,家族企業的競爭壓力不太大,對于企業的發展,要求穩健即可,因此會有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生活品質和子女教育上。
不過,近年來,國內的富裕人士亦開始“覺醒”。部分家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雇傭了CEO等原因,逐漸變成了非家族企業,使得“富一代”漸漸意識到家族財富管理中的問題。而遺產稅的出現,也提醒他們對財富傳承早做打算。
“富人們很擔心其財產是否能夠按照既定規劃進行分配。”有分析師認為,家族傳承的公平性和保障性問題,是他們除了企業發展以外的重點。
由此可見,資產的規劃和子女的教育傳承,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家族財富客戶最為關注的話題。對于生活品質和健康管理,由于一代企業家樸實的“時代基因”,關注度相對較低。大部分理財機構表示,生活品質和健康管理在家族財富管理業務中的比例不超過20%,多數時候更低。
各路機構搶灘
基于中國式家族的特點,中國的家族財富管理領域也呈現出較為初始的形態。目前“成功的家族企業設有投資團隊負責投資管理,更多的是管理現有的資產。”這不是正規意義上的家族理財。
事實上,由于家族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和復雜化,要求服務于家族客戶的不僅僅只是一位理財師,而往往是整個團隊。
這催生了財富管理機構的熱情。他們試圖和國外的家族財富管理機構一樣,對家族以及家族企業進行服務。目前來看,專門為家族進行財富管理服務的機構鳳毛麟角;大部分財富管理機構是以一部分業務切入家族財富管理,“剛開始是為高凈值人士進行財富管理,隨著他們需求的增多,便進入了由點到面的家族財富管理。”某投資管理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根據理財師們的觀察,此類“點面結合”的機構包括銀行的私人銀行了解以及第三方理財機構,他們大多有海外留學或海外工作背景,或曾就職于外資機構,海外較為成熟的家族財富管理市場,又看到中國的富裕階層所帶來的機會,從而對中國家族財富管理市場抱有很高的期望。
與此同時,國外的諸多家族財富管理機構也開始“覬覦”中國家族財富管理市場。“由于中國家族財富在處于起步之初,同時他們也害怕在中國不夠接地氣,所以現在處于躍躍欲試和觀望的狀態。”業內人士介紹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