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提出,“未來十年內,遺產稅肯定是要開征的,到時就沒今天這么多的人買房了。”這席話背后透出多重意思:遺產稅未必是治理房價的最好手段,但不敢保證不會被拿來治理房價。再結合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fā)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第四部分第15條“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來看,遺產稅全面來臨的日子還會遠嗎?
國內開征遺產稅的消息最早從深圳傳出,短期內深圳數(shù)位企業(yè)主分別在各大保險公司投下高達億元的巨額保單。由于保險可“避稅避債”,深受“富豪階層”追捧。對此眾專家給予的回答是,當前中國已經完全具備了開征遺產稅的客觀條件,盡管距離真正實施還有些時日,但未雨綢繆很有必要。
其實我國早在1950年通過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就將遺產稅作為擬開征的稅種之一,到了1985年,《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草案)的說明》也曾提到設立遺產稅問題,“現(xiàn)在有些遺產數(shù)額較大,而且有增長趨勢,征收遺產稅的問題需要研究,如果要征收遺產稅,可以另行制定有關稅法。”在1993年12月頒布的《工商稅制改革實施方案》中,又提到了“開征遺產稅”。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提出“調節(jié)過高收入,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調整消費稅,開征遺產稅等稅種”,為中國遺產稅立法提供了政策依據(jù)。對于坊間傳聞的《物權法》就是作為“遺產稅法案”的推出作鋪墊也不無道理。任何法律存在的價值都是在于保護保障公民權益,而人們要想在遺產稅下合理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首先就要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
前段時間,上海盛隆利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隆利和”)的創(chuàng)始人黃威儒帶領的團隊特別忙碌。“我們帶張先生夫婦(化名)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到日本進行健康檢查。”他介紹,由于張先生夫婦的孩子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未能完善地照料自己的身體,也考慮到整個家庭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黃威儒為他們的日本之行配備了最好的醫(yī)生和體檢設備。“此行中,他們四個人都做了檢查,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做了詳盡的健康報告和解決方案。”
事實上,盛隆利和陪同張先生夫婦及其孩子(家族客戶)的日本之行,是對家族財富客戶進行健康管理服務,“這是我們家族財富管理中的一部分”。黃威儒介紹,“大部分時候,家族客戶關心的不止是具體的某項服務,他們更關心的是一個機制,這個機制能關注到他們的健康、財富管理以及子女教育傳承等問題,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基于這點,盛隆利和的機制目前就鎖定在兩點:家族財富的傳承,以及家族成員品質生活的傳承。
“與普通第三方理財機構不同的是,目前我們針對的是可投資金額在500萬美金以上的客戶。”他介紹,這不是一個絕對的門檻,“我們更多注重服務家族的篩選,關注主要家族成員對永續(xù)傳承的思維,并權衡是不是有足夠多的機會讓我們?yōu)槠浞铡!?/p>
“一般而言,如果家族客戶夫婦已經六十幾歲,而他們的孩子只有二十幾歲上下,對于我們來說,需要服務的內容可能比較有限。而如果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兩個老人,孩子剛入學不久,那么就有四個長輩可以讓我們提供服務,同時對下一代的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期望有長遠的安排,也需要我們服務的跟進。”黃威儒表示,如果需要服務的點比較多,在期望與客戶傳承理念認同的情況下,盛隆利和的門檻也可以適當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