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剛由廬山返回南京主持抗戰的蔣介石收到了宋哲元報來的電文。當蔣得知宋哲元繞過南京中央,單獨與日軍簽訂和約的消息時,不禁拍案怒罵道:“娘希匹,不成體統!我已再三聲明倭寇不重信義,宋明軒仍一意孤行,大兵壓境之際不思備戰,撤除北平城防不說,還與日本人簽了和約,誰給他的這個權力?”
蔣介石確實冒火。自事變爆發后,他已連電華北,表明了中央將傾力抗戰的決心,并多次提醒華北方面的29軍勿對日軍抱有幻想。尤其是16日后,日軍大批部隊頻繁調動,并于12日派遣香月清司就任華北日軍司令官,替代了患病的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蔣介石更是認定了大戰隨時都將爆發,因而幾乎天天電示華北,并以過去數次日軍毀約為例,告訴宋哲元別太相信日軍,還是小心提防為妙??傻筋^來,宋哲元自作聰明,還是背著他與日本人簽了和約。
“告訴宋明軒,”蔣介石對跟隨他多年的“文膽”陳布雷吩咐道,“撤除北平城防是十分危險的,也是錯誤的,馬上要改正過來。另外對日本人,要刻刻嚴防,步步留神,勿為所算。另外通知他們把協議簽定的經過迅速報上來?!?/p>
說完,蔣踱到窗前,沉吟片刻,補充道:“告訴王外長,再發個聲明,凡地方未得中央許可所簽之協議,一概無效?!?/p>
送走陳布雷,蔣介石心情仍舊煩亂。過去兩年,宋哲元奉他之命與日本人虛意周旋,每次對日本人讓步也是他默許的,可時至今日局勢大變,宋哲元卻再三抗命,步步后退,與中央背道而馳,如此下去,何以維持中央政策之一致,何以面對國人和西方諸強?!他感到這次再憑電文恐怕仍難奏效。當下,他召來了軍政部長何應欽,研究后決定,派參謀次長熊斌到北平,面諭宋哲元。
宋哲元得到消息后,以探望多年的老部下為名,取得日本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的同意,由天津來到了北平。密談良久,宋哲元方才如夢初醒,了解到日軍用心險惡,也了解了南京中央政府真正抗戰的決心。
但此時為時已晚,日軍5個師團十萬余人,已浩浩蕩蕩地進入山海關,撲向華北。平津城下,戰略態勢已發生根本性逆轉。
有利的戰機由于29軍的前后搖擺不定,已悄然從手中逝去。等待29軍官兵的,是四面被圍的艱難處境和被動挨打的不利態勢。
7月26日,日軍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面見宋哲元,送交了給冀察當局的最后通牒。同時,日軍在廊坊首先向38師劉振三旅開火,大戰終于爆發。
27日,宋哲元拒絕了日方要求,同時聯合29軍高級軍官通電全國,誓要自衛守土。在宋哲元發布通電的同時,北平四郊已淹沒在隆隆的槍炮聲中。
1937年8月12日,國民黨最高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定下了全面抗日大計,并推舉蔣介石為全國陸??哲姶笤獛洠攒娛挛瘑T會為最高統帥部,指導全國抗戰。中國國內在經歷了數十年尸山血海的自相殘殺后,終于迎來了槍口一致對外的一天。
抗戰的一天終于來到了。
就在東京正沉浸在三個月內征服中國的美夢中時,東京萬沒料到中國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群山震蕩,江河奔涌,都在齊聲呼喊著一個聲音:驅除倭寇,抗戰萬歲!
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萬眾一心,滾過中國大地的怒吼從未像今天這樣響徹云端。
第三章 滬上風云
中國不怕鯨吞,卻怕蠶食。為防止華北變為第二個東北,蔣介石決意把戰爭禍水引向長江流域。戰火終于在大上海爆發。
為抗戰蔣介石投下重注,國民黨中央軍急赴上海前線,終于走上了抗日疆場。
既無遠見,又無韜略,日本在激烈的內斗中陷入戰爭泥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人第一次在世界面前打出了血性和尊嚴。
◎蔣介石要把日本人引到上海。
華北戰勢日趨激烈,大有爆發全面戰火之勢,蔣介石在廬山待不住了。7月底,他率文武大臣一班人馬辭別廬山,返回了南京。
8月初,平津失陷,日軍攻擊矛頭已直指中國鐵路兩大動脈——津浦線和平漢線。另外,日本關東軍一部北上南口,威逼察綏,既徐圖解后顧之憂,又為南下山西預做戰略準備。
南京黃浦路官邸,蔣介石盯著巨幅中國地圖直發愣。日軍南下攻擊的紅色箭頭太刺眼,太醒目了。照這樣發展下去,華北日軍先山東、河南,后湖北、安徽,將直接插向南京政府的戰略后方武漢。武漢若失,中國將被攔腰斬斷,京滬杭一帶國民黨百萬主力大軍將處在日軍的東西夾擊之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掉這百萬之師,丟掉京滬杭一帶的工業、軍事設施,中國無異于塌下了頂梁柱,那時還談什么抗戰?拿什么抗戰?蔣介石不看則已,這一看卻驚出他一身冷汗。
大為受驚的蔣介石匆忙下令,暫停中央軍向華北地區調動,華北防務,僅限現地各軍督力實施,暫勿指望后援。
8月的南京,驕陽似火,熱得人無處躲無處藏,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蟬仍在討厭地鳴叫著。軍委會會議室里,在京的高級軍事將領齊集軍委會作戰室,討論對日戰略。
實際上,蔣介石已注意到了華北之外的另一個方向——淞滬。
早在1936年2月,為防止日后突然到來的戰爭,蔣介石便任命張治中為京滬地區軍事長官,籌劃該方向的戰備。張治中也意識到蔣介石此舉意義非同一般,一直盡忠盡職,早早就在蘇州留園設立了假想的戰時指揮機關。此外,蔣介石在京滬之間還構筑了錫澄、吳福、乍嘉等數道堅固的防御工事,并率部在句容、溧陽地區進行了幾次戰斗演習。這些,多少可以令蔣介石在心理上感到一絲安慰。
“七·七”事變后的一天,新任淞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將軍來到南京軍委會面見蔣介石。身為前線指揮官,張治中顯然想得更多、更遠。他向蔣建議道:“上海目前只有一個保安總團,兵力薄弱,如果日本海軍陸戰隊一旦行動,以現有兵力實難抗拒。為鞏固淞滬,應抽調中央軍部隊化裝為上海保安部隊進駐上海,增強滬上兵力?!?/p>
看著面前這位儒雅的將軍,蔣介石陷入了沉思。客觀地說,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軍港,又一直為日本海軍陸戰隊控制,這對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戰事太不利了,但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又是他早年發跡之地,而且“一·二八”后,有條約限制不得中國駐兵,今日派軍開進上海,會有什么反應呢?紙里是包不住火的,萬一日本人借機找麻煩,豈不是更亂?
張治中像是看透了蔣介石的心思,又進言道:“委座,日本人已點燃戰火,與其再讓他們打我們,不如我們先下手。如果能把日本人吸引到華中來,那對我戰局也是有利的?!笔Y介石一想,覺得說的有理。中國如果都保不住了,保著個上海有什么用?當下對張治中吩咐道:“好的,可派第2師補充旅由徐海地區南調到上海附近,以一部換上保安團服裝進駐虹橋機場?!?/p>
蔣介石出此一語,可驚動了坐在一旁的何應欽。何應欽一直以主和聞名,當時并不贊成全面對日開戰。他原以為“七·七”事變局限于華北解決即可,想不到老蔣此刻竟有意把戰火引向上海,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但數月前西安事變“逼宮”失敗后,他再不敢去惹老蔣了,當下只能默不做聲。但當他從屋里出來時,心情憂郁地拍著張治中的肩膀說:“文白,你可要考慮好,這是要鬧出事來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