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至10月底,一場重拳整治少兒出版物市場的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隨著出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已成為世界級的出版大國。但與繁榮并存的,是一些內容低俗、質量低劣的少兒出版物,對青少年的閱讀質量乃至身心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專項行動啟動之際,接受采訪的諸多人士,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出版人,都認為治理少兒出版物市場勢在必行。
部分“毒物”入侵少兒閱讀
“從規模上講,我國是當之無愧的少兒出版大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說。據統計,全國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兒讀物。此外,我國還有260多種少兒報刊。
盡管繁榮,但少兒出版市場并不能令人滿意。一些含有淫穢色情、兇殺暴力、恐怖殘酷、荒誕離奇等內容的圖書,嚴重妨礙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在一本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名為《不倒過來念的是豬》的書中,不僅有混淆是非、歪曲傳統道德價值觀念,如“級別最高的流氓學者是王安石”“最讓女人割舍不下的流氓學者是司馬相如”等,也不乏格調低下、色情低俗的內容。除了荒誕惡搞,一些不良少兒讀物里還出現了“豐乳翹臀”“身材火辣”這樣成人化的語言。
少兒出版物為何“少兒不宜”
“如果有些書你都不想給自己的孩子看,你怎能出版給別人的孩子看呢?我認為,經濟利益驅使是最主要原因。”《兒童文學》雜志主編徐德霞說,目前,以書刊為主的少兒出版物是圖書零售市場為數不多保持較好增長勢頭的板塊。面對著被日益壓縮的出版市場,出版商將少兒讀物出版視為“最后的蛋糕”,都在爭搶瓜分。在2013年上半年大眾暢銷書前100名的上榜席位上,少兒類上榜圖書達52種之多。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專業少兒出版社、非專業少兒出版社和民營少兒圖書出版機構形成“三足鼎立”的出版格局。少兒出版成為真正的買方市場,是市場參與度最高的出版領域之一。有專家也指出,一些少兒出版物之所以出現低俗化、淺薄化和娛樂化現象,出版業過分逐利是重要因素。少數出版人甚至放棄文化理想和社會責任,只重眼前的蠅頭小利,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治理應多措并舉
少兒出版市場的健康繁榮離不開少兒閱讀的大力推廣。從世界各國情況看,青少年的閱讀推廣應該是國家行為、由政府來主導。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方衛平建議,在國內推行童書分級閱讀能有助于改善兒童出版和閱讀的紛亂現狀。一種科學、有效的童書公共分級制度往往包括了對少兒心理接受能力、認知能力和識字量等的詳細標準,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各個年齡段兒童閱讀環境的適宜性。
在歐美國家,對童書進行審查的組織往往由來自圖書館、學校和父母的力量自發組成,目的是阻斷“壞書”流入兒童閱讀通道。閱讀推廣人王林也表示,政府應借助專業學術團體的力量,告訴大家什么是好書。徐德霞還提到,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還要加強對少兒出版物集中銷售的場所、批發零售單位、報刊亭、城鄉集市及網絡書店等進行常態化檢查,確保為青少年成長的周邊環境不受“文化垃圾”的污染。
(新華社22 美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