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一直以來總是會為日本政府及自衛隊“出謀劃策”,杞人憂天似的不斷宣傳中日圍繞釣魚島發生武力沖突,呼吁日本警惕。9月11日,《產經新聞》再次臆測中日發生“奪島戰”,并圖文并茂為自衛隊模擬整個作戰計劃。
《產經新聞》9月11日文章稱,為對抗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9月8日-9日,中國出動了轟炸機與無人機飛臨釣魚島和日本先島諸島周邊,由此可見,中方“奪取釣魚島”并進出太平洋的意圖明顯。為遏制這種勢頭,日本自衛隊應擺出“常態警戒”、“迅速應對態勢”,加快強化日本“西南海域”的防衛。與此同時,日海上保安廳還應制定持久戰策略,增強海保廳人員及船只的數量和巡航能力。
文章稱,無人機是中國增強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的裝備,中國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出動無人機,轟炸機及軍艦幾乎同時通過沖繩島與宮古島之間公海水道,這是中國計劃進攻宮古島,并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的“征兆”。對此,日防衛省有官員認為,“如果繼續旁觀,將會讓中國的計劃成為現實,并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關鍵是要遏制‘挑釁的萌芽’。因此,對于日本而言,為探知中方在海空域“挑釁的萌芽”,提升警戒監視能力不可或缺。
提高海洋監視能力最有效的裝備是無人機,日本計劃在2015年導入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該無人機具有超長時制空能力和高精度圖像情報收集能力。對于日本而言,目前首要的“警戒對象”是中國海警局的海警船。對于大量海警船多日進入釣魚島12海里巡航的事態,提高日本用于監視的“眼睛”的數量和能力是當務之急。為此,日空自將會在2015年完成13架E2C空中預警機的追加部署,海自也將計劃導入可在艦艇上起降的無人機。
另外,為應對中國潛艇在釣魚島毗鄰水域的潛航活動,日本很有必要強化反潛預警能力。為此,日本將同時延長P-3C反潛機、潛艇以及護衛艦反潛作戰相關設備的使用年限。
文章同時臆測稱,如果中方采取奪取釣魚島的行動,中日雙方將進入“離島防衛奪還作戰”階段。作為“離島奪還作戰”的主力部隊,日陸自將在2014年增設“水陸兩用準備隊”,并將于主要負責離島防衛的陸自西部方面普通科聯隊緊密合作,配合水陸兩用裝甲車AAV7的使用,加強登陸能力。
陸自除計劃部署4輛AAV7運輸型水陸兩用裝甲車的同時,還將分別部署指揮通信型和搭載有起重機的回收型裝甲車各一輛。在今后數年內,日陸自將完成6輛AAV7水陸兩用裝甲車的部署,達到“能夠完成緊急事態發生時的最低限度任務”(日自衛隊官員語)。同時,陸自還將與上述準備隊合并,始終對中國保持“戰斗姿勢”。
此外,《產經新聞》文章還稱,日自衛隊水陸兩用部隊還計劃部署美軍“魚鷹”新型運輸機,但目前仍是難題。面對日益緊迫的來自中國的“威脅”,日本必須縮短“魚鷹”以及“全球鷹”從部署到實戰的準備時間,與美軍在訓練和實戰方面緊密配合。同時,為阻止中方軍艦的接近,海自還有可能發展和部署彈道導彈。不過,在2013年末計劃修訂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中,是否會寫入有關彈道導彈的內容,目前仍未有定論。
(環球時報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