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國,奧運會金牌可以計入全國運動會成績,這是國家體育總局1996年的舉措,旨在調動各省市的積極性。總局的法令頒布之日,就意味著奧運會降格為全運會的前哨戰,需要依仗全運會的力量提高選手積極性。奧運會被全運會捆綁劫持,一名運動員拿到奧運冠軍還不算圓滿,來年全運會再次折桂,才算有了大額回報和好的歸宿。
國家體育總局為2012年倫敦奧運冠軍開出50萬元的獎勵,而從來沒有在奧運會出過成績的江蘇擊劍選手肖愛華,在11運會撈到了400萬。全運會獎金不說秒殺奧運會獎金,至少也可與奧運分庭抗禮,特別是冷門、弱勢項目選手,奧運會基本沒戲,全靠全運會的豐厚獎金激勵發展。
其實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下達過文件《全運獎勵不可過度,避免引起群眾不滿》,但利益驅使下地方并無收斂。12運會山東隊金牌榜暫列第一與重獎息息相關,雖然在節儉辦全運的呼聲里不敢頂風作案,冠軍獎勵設在35萬,但另有價值百萬的120平米房子犒勞。東道主遼寧懸賞冠軍50萬,與奧運冠軍平起平坐;廣東、浙江明面上30萬獎金,還有諸多“盤外獎”,上海僅僅足球若奪冠就每人50萬,算上替補一支球隊就耗掉上千萬;海南奪冠選手和教練各獎50萬……
在國外或是沒有全運會概念,比如美國;或是全運會大牌免賽,不設高昂報酬,比如日本。由于地方體育局不直接隸屬國家體育局,在中國各省市體育局另立山頭,全運會儼然是體育版的春秋戰國、互相征伐,誰也不聽周天子的號令,以至于禮崩樂壞、仁義盡失。所謂“體育搭臺、經濟唱戲”,地方領導要績效,要彩頭,要面子工程,全運會的金牌成為了仕途的最好通行證。
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獎金是要走程序申報的,各項明細寫的清清楚楚,不會沒譜兒的亂燒錢;全運會就不一樣了,政府的體育專項撥款任由地方支配,比如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不劃界,群眾體育砸錢一時半會不會有效果,競技體育砸錢可以迅速換來看得見、摸得著的金牌,所以省市體育局大肆在全運會上燒錢。
如果您社區健身基礎設施不到位,如果您城市沒有幾個像樣的球場,那么,很有可能本該用來采購體育器材,興建體育場館的錢,都花費到全運會獎金上了。
在地方領導看來全運會燒錢不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恰恰相反是最好的長線投資!因為上邊批下來的專項資金是固定的,你不燒錢,每次都剩下,那錢也無法積累成小金庫,會被中央截留作為應急儲備金。再者說,專項資金每次都花不出去,說明你不需要那么多,財政預算有被削減的危險。所以燒錢燒的越多,以后的預算越有保障,不燒也省不下來,不燒白不燒,反正是國家的錢。
奧運冠軍畢竟是極少數,更多的運動員就指望全運會的獎金退役后“養老”,他們的職業生涯不會很久,平時的工資就相當于溫飽線(管吃管住),只有全運會是大頭,冷門項目的冠軍拿50多萬早有先例,雖然這錢在北京買不了幾平米的房,但遠離帝都過滋潤的小日子是綽綽有余了。地方體育局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不砸錢,要有多少地方隊解散?會有多少人肯繼續練下去?”
為了全運出政績,各種權錢交易、黑幕丑聞不斷,基本都是不了了之,司法介入成為空談,而媒體、民眾除了吐槽還能干什么——現在吐槽也要小心了,轉發500條是要坐牢的。托足球職業化的福,足球裁判萬大雪被逮住了,他在2009年全運會收受上海、山東、廣東40萬賄賂,匪夷所思的是滬魯粵相關領導似乎沒有受到任何殃及。而金哨陸俊早在2001年全運會就開始吹黑哨了。
跳水皇后伏明霞公然被黑,奧運冠軍一輩子沒拿過全運金牌,有下文嗎?蛙后羅雪娟,義憤填膺怒吼“這一池子水不干凈”,有下文嗎?11運會跳水金牌按錢分配被提前內定疑云,有下文嗎?12運會橄欖球0-71鬧劇山東收買北京球員傳聞,有下文嗎?司法調查的缺失,金錢注入的迅猛,篤定使得全運會越來越邪惡。
(體壇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