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門“哭窮要‘奶’吃”,財政部門一直捂著“口袋”不松手,一說到教育經費,人們就會有這樣的印象。對此,浙江省財政廳教科文處處長金濤對記者說:“財政工作要去神秘化,改變過去只顧埋頭切‘蛋糕’的做法。”
近日,金濤、河南省財政廳教科文處副處長張貴勇、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的王富強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教科文處處長李小忠,從財政經濟學的角度暢談了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問題。
這些地方財政官員不約而同地認為:“職業教育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歷史上欠債比較多, 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很大差距。”
食堂臭烘烘的,宿舍黑乎乎的,我是家長絕不讓孩子去上職業院校
“一中建造了新校舍,騰出來的老校舍就給普通初中,普通初中原來的破校舍就給職業院校。”說起職業教育的問題,這些財政官員知道的不比教育官員少:一是重視度不高;二是條件差,設施、設備老化。
真正對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大的是地方政府,可在現行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下,縣市一級政府財力非常有限,教育、衛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又大,即使把縣市新增自有財力全部投入到教育都是不夠的,因此有一些職業院校條件非常差。
“食堂臭烘烘的,宿舍黑乎乎的,生活條件不如建筑工地上的農民工。”一位財政廳官員在調研幾所省屬職業院校后,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我是家長絕不讓孩子去上職業院校,職業教育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了。”
財政廳官員關于職業院校現狀的說法并非極端個案。記者在中部某冶金職業技術學院、西部某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看到的狀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于這些現象同樣可以從《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1年)》各級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全國教育和其他部門)中找到數據佐證。
據統計,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生均經費投入為7999.51元,其中用于個人部分為4022.12元,占50.28%;用于公用部分為3546.23元,占44.33%;基本建設431.16元,占5.39%。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投入平均為6408.77元,其中個人部分為3935.43元,占61.41%;用于公用部分為2212.85元,占34.53%;基本建設260.49元,占4.06%。
“由此可以看出,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用于人員、公用等基本支出所占比例過重,用于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與基本建設的資金投入比例過低。”有關財政廳官員向記者介紹說。
再加上長期以來,大多數地方職業教育財政經費分配實行“基數+增長”的辦法,近幾年又參照行政機關經費零增長的做法,多數地方長年未調整職業院校“基數”,即使有一定的“增長”,也大多數以專項經費的形式安排,令部分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得不到改善。
據了解,雖然專項資金更能體現政府的政策意圖,引導作用顯著,但是由于每所學校的專業設置、規模結構、辦學基礎不一,使學校不得不使用甚至是挪用教育經費,適應專項資金的統一要求申報項目和安排,部分學校甚至出現經常性經費不足、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求嚴重脫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