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生活中出現令人生氣的事在所難免,所以,要生氣,就會有生不完的氣。生氣會損害健康,極度生氣能致人死命。凡事“無所謂”就不大容易生氣,即使有氣也來得快,去得快。
我國的中醫理論認為,氣是百病之源。生氣時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顏面潮紅,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上升,是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冠狀血管血栓形成而梗塞的危險因素之一,還可能誘發其他一些疾病,甚至造成痼疾的惡化。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曾指出:“百病皆生于氣”,“怒則氣上,損其身”,“怒傷肝”,“怒不節,生乃不固”。
“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這是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的一句名言。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描寫過不少因生氣而疾病纏身,或因心胸狹窄被活活氣死的人,其中較典型的有兩位:一位是《三國演義》中東吳的三軍統帥周瑜,在與諸葛亮的三次斗智斗勇中均遭失敗與羞辱,氣得舊病復發,一命嗚呼,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另一位是《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平日就愛為小事生氣,身體一直欠佳,得知深愛著的賈寶玉將與情敵薛寶釵結婚時,氣得口吐鮮血,臥病不起,最終命赴黃泉。 消氣要越快越好,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因為人在生氣時,氣往上升,心胸變得狹隘,好鉆牛角尖。這是消氣的主要障礙。此時可以立即離開生氣的現場和激惹你生氣的人,找個清靜的地方去看書或做別的事;也可以找朋友傾訴,這樣會加速消氣的進程。
所以說,生氣就好比用自己的腳去拼命地踢石頭,疼的只能是自己。盡管“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五彩繽紛的世界也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俗話說,糊涂也有糊涂福,為了健康長壽,人應糊涂一點,盡量少生氣。此時記住《不氣歌》,對修養和健康會有所裨益: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氣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氣之為病太可懼,誠恐因氣把命去。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故事網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