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忠
在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的今天,我們更加深切緬懷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習仲勛同志。從1978年4月初到廣東,到1980年11月到中央工作,習仲勛在廣東工作了兩年八個月。他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時刻不負重托,平反冤假錯案,大膽探索,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使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求真理 平反冤假錯案
作為祖國南大門的廣東省,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后,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習仲勛到廣東工作后,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在廣東的兩年多時間里,他以大無畏的氣魄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力主解決廣東的問題。他主政廣東作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大力平反冤假錯案。廣東省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四人幫”嚴重干擾破壞的重災區,其中最令人發指的冤案就是在海陸豐制造的反彭湃的反革命事件,致死160多人,傷3000多人。
1978年6月18日,習仲勛和省委有關負責人專項聽取關于海陸豐問題以及南路(即湛江、茂名等地)地下黨問題的匯報。習仲勛結合所掌握的大量證據和事實,認為為彭湃及親友平反的時機到了,下決心要為在反彭湃冤案中死難的和受迫害的干部群眾平反昭雪。
彭洪的愛人陳平至今仍清楚地記得,1978年初夏的一天,她在省委珠島賓館第一次見到習仲勛。習書記手里拿著陳平數月前寫給中央和省委的申訴信,將周總理批條的來歷告訴她,握著陳平的手關切地說:“彭洪同志的案子,中央很重視,省委一定會抓緊落實好,對案件進行調查。”1978年七八月間,習仲勛開始了他為期一個月的東三區之行。在汕頭地區,他考察了海豐縣,聽取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海豐縣發生的大反彭湃問題的匯報。8月13日上午,習仲勛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并作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對海豐縣嚴重違法亂紀的人要嚴肅處理。10月30日,習仲勛主持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決定,“要加快清查和落實政策工作的步伐,對錯案、假案、冤案,要大張旗鼓地平反昭雪”。根據習仲勛的指示,1978年夏天,聯合調查組進駐海豐。調查組歷經半年多調查,查明了反彭湃烈士事件的真相。1978年11月,調查組通過走訪,找到一名曾參與掩埋彭洪尸體的農民,并根據他提供的線索,找到了一具遺骸。再根據陳平描述的彭洪特征,調查人員判定,這正是彭洪的遺骸。1978年11月10日,海豐縣委為彭洪舉行了追悼大會,其他受株連的干部、群眾也得到平反。參與迫害的人,受到了嚴懲。1979年1月25日,廣東省委對海陸豐反彭湃烈士事件作了定性,認為這是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矛頭指向周總理、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一次反革命事件。
促改革 廣東先行試驗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習仲勛為在困境中的廣東省贏得中央的政策支持,為使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打下了基礎。
1978年7月上旬,習仲勛到寶安視察。他看到深圳河兩岸反差很大,百感交集。廣東省在歷史上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過巨大貢獻,但解放后由于處于南海前線的特殊原因,又經十年動亂的干擾破壞,廣東經濟遭到嚴重的挫折。
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之前,中央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習仲勛在會上作了題為《廣東的建設如何大干快上》的工作匯報。他說:“從廣東來看,要大干快上,當前面臨的困難還很多……我們也希望,中央能給廣東更大的支持,同時多給地方處理問題的機動余地。比如農業機械化,如果中央允許我們吸收港澳、華僑資金,從香港引進一批先進設備和技術,購進電力,進口部分飼料,就可以一方面先把國營農場、畜牧場、海水養殖場等武裝起來,作為示范,培養人才,取得經驗……”這是習仲勛希望突破舊體制的構想。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習仲勛主持召開了廣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貫徹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聯系廣東實際,研究如何實現將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統一認識,團結廣大干部群眾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改革開放的事業中去。不久,他向正在廣州的葉劍英副主席匯報了省委的意見,葉劍英聽了十分高興,并希望廣東省委快些向鄧小平匯報。
1979年4月,習仲勛赴京出席中央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國民經濟調整問題。習仲勛在發言中說:“廣東作為一個省,等于人家一個或幾個國。但現在省的地方機動權力太小,國家和中央統得過死,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的要求是在全國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放手一點,搞活一點。這樣做,對地方有利,對國家也有利。”接著,他又補充說:“如果給廣東一個特殊政策,經濟可能幾年就上去了。”他直諫中央:“不僅經濟體制,整個行政體制上也要考慮改革。中國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點,有些事應該根據各省的特點來搞,這也符合毛主席講的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原則。”“我們省委已討論過,這次來開會,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先走一步。”他直截了當地向參加會議的中央領導同志提出:廣東省的發展應針對其特色地理位置,廣東鄰近港澳,華僑眾多,鑒于港澳地區對廣東省的影響以及臺海軍事對峙態勢的變化,希望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他還提出建立“貿易合作區”的設想,在毗鄰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僑鄉汕頭市劃出一塊地方,單獨進行管理,作為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資場所,按照國際市場的需要組織生產。5月中旬,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率領由中央有關部委組成的工作組到廣東,會同廣東省委組織的文件起草小組,不久正式擬定了《關于發揮廣東優越條件,擴大對外貿易,加快經濟發展的報告》。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決定先在深圳、珠海兩市劃出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待取得經驗后,再考慮在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置特區。
1980年8月26日,葉劍英主持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今天,當我們重新回顧共和國那段不尋常的歷史,回顧習仲勛面對廣東“文化大革命”的創傷,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力挽狂瀾,撥亂反正,推動廣東省生產建設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的功績,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又浮現在我們面前。
(黃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