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王林“王府”內的水有多深?媒體揭露的或只是冰山一角。而王林“七宗罪”,不過是種預判,并不代表法律事實。更多的真相,需要司法力量獨立公正的偵查取證來獲得。
騙子大師的倒掉,固然是正義所期待;妖言惑眾謀求私利,亦為文明與法治所不容。但是追查王林,只是正義的起點,而非終點;與王林案件有關的人和機構,也不應獨善其身。
長期讓這么個騙子在轄下招搖過市而置若罔聞,當地相關職能部門難逃瀆職嫌疑。作為萍鄉人盡皆知的首富級人物,王林其人其事在當地早已聲名遠播,打著金字招牌的“王府”也蔚為壯觀。就這么顯眼的一個人,身上存在的種種違法問題緣何長期被忽視,成為法律的盲區?如今在媒體曝光、輿論紛紛后才引起重視,此前是否存在故意包庇、監管不力?
圍繞在大師神壇周圍的灰色交易,也應該納入法治軌道進行審視和考量。必須看到的是,王林不僅僅是個坑蒙拐騙的江湖術士,更可能是腐敗交易的掮客;“王府”不僅僅是盲目信眾的道場,更多的時候,它還作為權力和利益勾兌交易的中介平臺。王林固然難辭其咎,權錢交易的雙方又豈能置身法外?
很顯然,王林事件的主角并不只是王林自己。“七宗罪”背后是否還藏著“案中案”,“王府”里面除了信仰迷失是否還存在權力迷失,都值得我們追問和深究。
如今,法律的利劍高高祭起,以正義的名義,它揮向的應該是整個王林事件,而不僅是王林一人。這起事件中,包含了王林的“七宗罪”甚至更多違法嫌疑,同樣也包含了出入“王府”的官員商人們的腐敗嫌疑。因此,法律不能顧此失彼,而是應該抽絲剝繭,以真相驅散整起事件中的違法疑云,讓所有違法行為和違法者都受到法律的懲處。(人民日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