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軍關系發展存在三大障礙,其中包括美軍艦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高頻度的抵近偵察。軍事專家在張召忠在接受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采訪時表示,若美艦機敢挑戰中國領海、領空,那我們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擊落、擊沉。
對于美軍艦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高頻度的抵近偵察,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表示,現在美軍艦機的偵察頻率不斷增加,距離不斷靠近,任何國家都會感到不安和威脅,而且這種做法與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不斷增強戰略互信的趨勢背道而馳。
關友飛表示,過去的教訓表明,美軍艦機的抵近偵察是中美發生海上沖突的根源,如果今后美方繼續采取這一立場,中美艦機相遇的次數將越來越多,很容易再度引發意外。現在,中美正朝互信的方向發展,完全沒有必要用冷戰的手段對待另外一個國家,中方反復闡明這一立場,敦促美國站在戰略的高度看待這一問題,最終減少乃至停止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抵近偵察。
談到為何美國拒不停止對我抵近偵察的原因時,張召忠表示,首先他把中國當成敵人,你發展什么新型裝備,它就特別想知道。它獲取這些信息的方式很多,比如空中照相、派間諜特工以及用技術手段去偵察監視。
談到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時,張召忠說,應對美國的偵察,我們要嚴格按照國際法去區分,如果美國的軍艦、飛機敢于挑戰中國的領海、領空,那我們可以采取任何的手段:撞船、擊落、擊沉等,這是在領海領空的問題上。領海之外的專屬經濟區,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中國海警局的艦船,從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方面去維權執法,海軍力量可以退居二線,作為一種支援。
張召忠表示,特別指出的,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就是中國的南海。現在,我們在南海還沒有明確的劃分專屬經濟區,是執行傳統海疆線,就是大家說的九段線。在九段線以內,對于侵犯中國海洋權益的行動,包括外國的軍事行動,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中國海警局的力量,這樣更好,因為爭端稍微多一些,所以冒失的采用軍事手段容易引發一些危機。因此,對于美國的抵近偵察要區分對待,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法律地位,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手段。(環球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