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家庭烹飪中常用的調味品。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釀醋歷史,由于釀造的地理環境、原料與工藝不同,不同地區的醋味道也不同,比如山西、陜西一帶的醋質偏堿性,醬色醇厚且氣味芳香。
米醋,作為食用醋的一種,以糧食和果品為原料釀造而成,含有豐富的醋酸、琥珀酸、B族維生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不僅有調味的作用,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有很多益處。雖然兒童的胃液成分與成人相同,但胃酸含量比成人低。在給兒童的食物中加入適量的米醋,會對胃酸起到“調兵遣將”的作用,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加胃液的酸度,有助于兒童消化食物,增加兒童的食欲。
此外,如果在生活中合理地使用米醋,還能起到食療的作用,可以大大增進寶寶的食欲。媽咪在給寶寶做菜時,加入一些米醋,由于飯菜口味的增進,會使寶寶胃口大開。而且,還能使寶寶胃液的分泌量增加。由此,寶寶消化食物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有助于化解積食。
米醋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劑”。我國兒童鈣的攝入量普遍不足,主要是不合理的飲食引起的。在烹調時加點兒醋,可促進家禽肉及水產動物體內的鈣質溶解,并促進鈣在小腸中的吸收,從而有利于兒童對鈣的吸收。同時,酸性環境有利于鐵質的吸收,烹調時添加些米醋,可使胃液的酸度增加,促進食物中的鐵更好地被吸收到血液中,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此外,醋可減輕魚類等水產品的腥膻味兒,增加兒童對這類食品的攝入量。
米醋是有效的“抗生素”。兒童的腸胃抗感染能力較差,細菌容易在兒童體內繁殖,引起消化道感染等不適。食用米醋后可增加胃液的酸度,殺滅胃里的細菌,提高胃腸道的抗感染能力。此外,在腸道傳染病流行的夏季,讓兒童吃些糖醋大蒜的汁,不僅能促進食欲,還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米醋是維生素C的“好伴侶”。維生素C主要來源于蔬菜和水果。但是,如果烹調時加熱不當,會造成維生素C的大量損失。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比較穩定,烹調蔬菜時加幾滴米醋并急火快炒,可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
米醋是一種良“藥”。中醫認為,醋味酸、性溫,有活血化瘀、消食化積、解毒殺蟲、消腫等作用。在防治兒童常見病中,醋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在流行性傳染病高發時期,將室內的門窗關閉后,在火上煎煮米醋,使它形成醋蒸汽,便可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消毒,從而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如兒童因過食油膩而消化不良,或肚子受了涼拉肚子,家長可把一勺米醋放在溫開水中給孩子喝,起到止痛、止瀉、助消化的作用。
此外,以米醋為原料,加上蜂蜜或果汁,可配制成各種口味的飲料。這種飲料是營養豐富的新型保健食品,特別適合兒童食用。
另外,米醋的盛放和保存也有很多講究。有些人喝完飲料后,常將盛裝飲料的塑料瓶用來裝米醋。這看似既方便、實用,又有益于廢物利用,其實是對人體的健康有害的。飲料瓶多數是塑料制品,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添加多種有機溶劑后制成的。聚乙烯、聚丙烯這兩種材料無毒無味,但一旦受高溫或是酸性腐蝕,就會慢慢溶解,并釋放出有機溶劑,對人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