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有很多種,可以做成菜的原料也有很多種,尋常可見的有雞鴨魚肉、各種菜蔬,高端的有人參燕窩、魚翅鮑魚。但是,你聽說過饅頭也可以做菜嗎?這道菜是河南商丘的一道名菜,從古至今一直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它的名字叫水激饃。
水激饃原名水浸饃,發源于商丘古城歸德府,創于明代。傳說,曾做過明朝閣老的沈鯉(河南商丘人)在京城做官時,每次招待賓客,必用家鄉的水激饃。這一美味的產生還有一個節儉的故事。沈鯉家雇了個窮人做廚工。這廚工十分節儉,家里人吃剩下的饃放干了,他總舍不得扔,用水浸了浸,油炸后放在糖汁里浸拌,然后給府里的傭人們吃。沈鯉發現后,讓廚工也給他送一份來。他吃了一口,覺得鮮美極了,便讓廚工經常給他做這種饃吃,并以此作為美味招待客人。客人們覺得好吃,便讓家中廚師到沈府學做水激饃。從此,歸德官府的宴席上便多了這道菜。
沈鯉80歲告老還鄉,皇帝來歸德府看望他,席間提出要品嘗歸德名產。沈鯉將自己的家菜水激饃奉上,皇帝吃后十分贊賞,說是大“飽了口福”。
水激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將饅頭切成一寸來長、指頭粗細的條,晾干后放入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浸透,再放入滾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后迅速放入準備好的白糖汁中,經兩三秒鐘后撈出端上桌。這道菜制作時間很短,端上桌后仍然很熱。吃的時候,要用筷子夾起饃條,迅速放入冷水里激一下才能形成獨特的風味,酥焦香脆,蜜甜爽口。所以,這道菜叫水激饃。
水激饃這道菜古時盛行于民間,受寵于官宦家庭。流傳到現在,基本上成了農村大型宴席上不可或缺的菜肴。由于它獨特的味道和做工,深受大家青睞。
目前,67歲的徐懷勤是商丘市睢陽區閻集鄉做水激饃做得最好的。對于水激饃的做法,徐懷勤是頗有心得。徐懷勤說,古代流傳下來的水激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先將饃在油鍋里炸,炸成金黃色后撈出,然后澆上糖水;另一種是炸后放入稠糖汁中拔絲。
傳統的水激饃雖然好吃,但存在不足。水激饃做好后要立即食用,只能保持20分鐘的鮮美度;拔絲饃做起來很麻煩,并且火候很難掌握,技術差一點兒便拔不出絲,吃起來粘牙。徐懷勤經過多次研究和試做,終于做出了蜜汁饃塊。它不但繼承了水激饃和拔絲饃甜、脆、酥的特點,而且外酥里嫩、甘甜過嗓。蜜汁饃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做好一兩天還可保持原味,吃起來依舊酥、脆。徐懷勤又把蜜汁饃塊分為兩種:一種蜜汁較稠,稱為“琉璃饃”;另一種蜜汁稍稀,就叫“蜜汁饃”。兩種做法,兩種風味,吃起來各具特色。
徐懷勤把水激饃改進后,慕名到他飯店里品嘗的人更多了,吃過的人對改進后的水激饃贊不絕口。徐懷勤收了20多個徒弟,有七八個都各自獨立開了飯店,生意相當不錯。徐懷勤說,他還會繼續研究、改進這道菜的味道,多教徒弟,把蜜汁饃塊發揚光大。
不少大酒店發現了商機,紛紛學做這道菜。酒店的廚師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制作上不斷改進,把水激饃又翻新出許多花樣。如今,水激饃已經壯大成為一個品種豐富的水激饃家族,分為有餡和無餡兩大類。有餡的是在炸第一遍后在饃塊上穿孔,放入玫瑰、山楂、棗泥、紅豆、魔芋等餡后封嚴,再放入滾油中炸一次。因放入的原料不同,有餡的水激饃有多樣品種、多種風味。日本、美國、加拿大、朝鮮等國家的客人來到商丘,在餐桌上吃著商丘水激饃,總是情不自禁地連聲贊美。一位美國客人說:“除非在歷史文化悠久的中國才能吃到這樣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