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6日刊文稱,由于來自中國和其他低薪國家的競爭,加上“金融危機”的余波,美國人的工資水平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僅是停滯不前,反而出現罕見的下降。
美國勞工統計局5日公布的經濟普查報告顯示,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間,除資訊業外,美國其他所有行業的平均周薪下降了1.1%。2013年第一季度,非農工人每小時工資下降了3.8%,這是勞工統計局1947年追蹤數據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經濟普查歷史上,全美薪資水平僅出現過6次下降,其中4次發生在2009年以后。
據《密爾沃基哨兵報》報道,制造業的薪資壓力已有多年,部分企業的工資甚至趕不上通脹率。近來有跡象顯示,薪資疲軟現象已蔓延到管理層。國際管理咨詢公司Hay集團研究表明,從2001到2011年,企業高管的薪資增幅在中國是247%,南非241%,巴西181%,但美國只有38%,扣除通脹率后將更低。
一些跨國公司認為,中國的薪資漲幅太高, 許多國際企業被迫到其他國家設廠,中非地區迅速成為新的前沿。中國公司最近斥資10億美元在南非建汽車廠;加拿大龐巴迪宇航公司在摩洛哥投資了2億美元的生產設施;雀巢公司在尼日利亞開設新廠。
國際勞工組織高級經濟學家貝爾瑟(Patrick Belser)在最新的“全球工資報告”中警告,“國與國之間為追求價格優勢的‘競次’行為,不顧一切地削弱對方的廉價勞動力,其結果只能落得自己國家的經濟萎縮?!?/p>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