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底,為圍殲匪“貴州人民反共自衛救國軍”曹紹華等部,貴州軍區集中140、151、138團和貴陽軍分區所屬兩個偵察營及17軍隨校兩個營并配屬1000名民兵,在長順、紫云、惠水、安順、鎮寧、平壩6縣構筑了長達近1000里的合圍圈,展開貴州剿匪史上范圍最大的一次合圍。
11月13日拂曉,140團1營教導員李繼田率78人的武工隊奉命在合圍圈內搜捕殘匪,途中接到群眾舉報,匪總司令曹紹華率400多名殘部流竄于長順觀山槽的斗篷沖一帶,李繼田立即組織部隊將斗篷沖包圍。斗篷沖地勢十分險峻,四面被陡峭的石山環抱,中間是一條長300多米的凹溝,除了3個埡口外沒有別的出路。此時,曹匪困獸猶斗,率骨干拼死頑抗,企圖沖出我合圍圈。匪參謀長馬啟忠指揮4挺機槍,在制高點上瘋狂向正面攻擊的武工隊掃射,沖在最前面的2連副班長蕭國寶翻過幾道土坎,準備沖入敵陣奪取敵人的機槍時不幸身中兩彈,但他仍以驚人的意志繼續匍匐前進,并突然出現在匪首馬啟忠的面前,舉起彈匣已被打爛的沖鋒槍將馬啟忠擊斃。
敵人的機槍還在吼叫,蕭國寶又以頑強的毅力從側面爬上去撲向敵機槍,以身堵住槍口,身中7彈,壯烈犧牲。后續部隊沖上山頭,奪下土匪另外3挺機槍,經1小時激戰,斃匪208人,其余潰散。武工隊立即展開搜山,在一石縫里將曹紹華捕獲。
斗篷沖戰斗創下了以少勝多的模范戰例。貴州軍區發出嘉獎令,授予蕭國寶、林志奇烈士“一等戰斗英雄”稱號。140團黨委追認蕭國寶為“模范共產黨員”,追記一等功。
新華社以“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蕭國寶”為題報道了他的英雄事跡,高度贊揚蕭國寶崇高的犧牲精神。1951年2月,西南軍區授予蕭國寶“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為“蕭國寶英雄連”。
(林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