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盛傳的一些段子極力描述80后時乖命蹇,工作不包分配、房價暴漲等成為自嘲自傷的理由。的確,作為改革開放后出生的一代,在擁有更多機遇的同時,80后也面臨著不少的阻礙。
這一代人未嘗沒有理想沒有朝氣,科學家、作家都曾是他們心中的憧憬,不平則鳴也是血氣方剛的體現。但理想需要呵護,朝氣需要釋放,熱血需要激發。沒有不切實際的理想,只怕理想經受不住世俗和潛規則的敲打;不怕青年性格不活潑,最怕的是他們失去對未來的向往和憧憬,失去改變現狀的意識和努力。
當“屌絲”情緒如陰潮的霉菌一般爬滿本該光潔華美的青春,當一個個年輕人猝死的消息為他們本來引以為豪的體魄敲響警鐘,當年華并未老去卻習慣于從電影院和小說中尋找似已遠去的熱情,我們不禁叩問:誰偷走了80后的銳氣和青春?
“少年強則中國強”。今日之80后,未必都有改變社會的宏愿和責任情懷,但毫無疑問,未來中國將是何種面貌,離不開80后這一代的努力。如何呵護青少年的理想,如何激發他們的朝氣和熱血,無疑是擺在時代面前的一道難題。
當然,80后并非一成不變的群體,現在即對他們定性恐怕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他們的潛力發揮還來日方長。社會所能做的,是努力提供一個公平、開放、包容的環境,疏通個人上升的通道,培育創造和創新的社會文化,使年輕人能夠獲得一片任其馳騁的天空。
恰如電影《致青春》中《紅日》所歌唱的: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恐嚇著你做人沒趣味,別流淚心酸,更不應舍棄。青春就當如紅日噴薄,盡情揮灑、奮力逐夢才不會到白頭空嗟嘆。
(人民網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