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美國國防部在提交給美國國會的有關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的年度報告中認為,中國一直在不斷強化其強大的太空能力,并且這一進程絲毫沒有放慢的跡象。五角大樓一直嚴密監視著中國的太空活動,并指出,中國去年擴充了基于太空的情報、監視、偵察、導航、氣象、通信等衛星網絡的力量。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部長幫辦戴維·赫爾維說:“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繼續向一項旨在阻止其他勢力使用太空設施的多方位太空項目進行投資。”
美媒透露,這份近100頁的2013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在許多中國的太空項目與趨勢上打上了表示重要的旗標,其中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2012年中國為它的“北斗”導航系統發射了6顆衛星。這6顆衛星完成了該系統的區域組網建設和全球網絡的在軌驗證,整個系統預計在2020年前建成。
2012年,中國新發射了11顆可執行軍民兩用任務的遙感衛星。中國還建成了適合多種任務的龐大的成像與遙感衛星體系。這些衛星可以支持軍事目的,如對外軍部署、重要基礎設施以及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目標提供態勢感知情況。
去年,中國還發射了3顆通信衛星,5顆實驗小衛星,一顆氣象衛星,一顆中繼衛星,還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載人航天飛行(中國首次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中國將繼續增加其在軌衛星數量,至2015年前將再發射100顆衛星。這些衛星包括成像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以及科研衛星,此外還將發射載人航天飛船。
中國謀求發展由空、海、水下、空間、太空反制和信息戰組成的多樣化的體系以及實現作戰理念多樣化,旨在建立一系列重疊、多層的進攻能力,并將這種能力從中國沿海一直拓展到西太平洋。中國在2008年的國防白皮書中強調,中國武裝部隊發展建設關注的重點之一是“增強國家維護海洋、太空和電磁空間安全的能力”。
此外,中國在繼續發展“長征五號”火箭,目的是要攜帶重型載荷進入太空。“長征五號”將會使中國能夠送入低地球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的有效載荷的規模增加一倍以上。為支撐這種火箭,中國在2008年就開始建設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該中心預計將于今年某時完工,“長征五號”的首飛定于2014年。
美軍報告認為,解放軍發表的文章強調了“摧毀、破壞和干擾敵人偵察和通信衛星的必要性”,這就意味著,這些體系以及導航與預警衛星都可能成為受到進攻的目標之一,目的是要“使敵人變成瞎子和聾子”。(環球時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