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爆料江蘇揚州市委政法委書記女兒袁某“火箭升遷”,質疑其“畢業三年升副處”。揚州市委組織部22日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袁某此次任職是公開、公平、公正的。
盡管從當前的各種信息來看,袁某的“火箭升遷”和現有官員選拔制度并無明顯沖突,可父女在同一處為官,且父親還是揚州重要主政官員,自然難以徹底消除瓜田李下的嫌疑。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官員子女“火箭升遷”的背后,往往少不了父輩的各種影響,給人一種隱性的潛規則“綁架”官員選拔制度的擔憂。
這些選拔表面看起來,似乎程序各方面都無明顯瑕疵,但背后卻多有種種難以言明的考慮,這正是在新的條件下,少數官員巧妙“規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而出現的新動向,值得人們反思和關注。
從近來曝光的一些“火箭升遷”的個案來看,無不透出這樣的端倪:一方面部分案例已被查出確有程序不公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些被“破格”升遷的,多是出自官宦之家。同等的教育經歷或工作能力,為什么平民子女“破格”提拔的相對較少,這很容易引發人們的疑問。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完善相關公職人員任職“回避”制度。從揚州這起案例來看,當地也意識到了需要回避,從袁某報名到常委會票決,袁某父親全程回避。但這樣的回避,顯然難以令人放心。他人雖然回避了,但權力的影響力卻沒有“回避”。
當然,回避制度并非萬能,而且實事求是說,官員子女中也不乏佼佼者,回避制度不能無限擴大,否則對有能力的官員子女也不公平。要讓官員子女升遷經得住質疑,治本的辦法,還是完善官員選拔制度,通過透明公開的程序,讓潛規則失去暗中交易的可能。
比如,當前可以推進新任官員家庭成員信息的公開,至少直系親屬中如有從政的成員,必須要將信息公開。通過給公眾監督創造條件,或能對選拔公正起到一定倒逼作用。
(人民日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