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試升學季節,對于家有考生的流動人口而言,最關心的莫過于自己的孩子能否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或中考。如果說“異地高考”囿于各種因素暫時難以實施,那么推行“異地中考”便是各地政府可以做且應該做的事情。
前不久,浙江嘉興市政府出臺《關于做好新居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我市參加初中升高中工作實施意見》,正式敲定了“異地中考”方案:嘉興市的外來人員(即“新居民”)隨遷子女,只要同時滿足擁有該市學籍、父母有居住證和繳納社保三項條件,就可以獲得參加嘉興市中考并入讀高中類學校的機會。
在很大程度上,“異地中考”門檻的高低,體現著地方政府對外來人口的包容度,考驗著地方政府關愛外來人員及其子女、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誠意。
外來人員的戶籍雖不在流入地,但他們同樣在為流入地的發展作貢獻,在為流入地政府貢獻稅收,因而他們理應享有作為納稅人的各項權利,包括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外來人口眾多對地方政府是壓力,但何嘗不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既然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外來人口,那么,增進外來人口的權益便是各地政府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是值得盡心盡力做好的事情。
(晏揚10 美編01)